第54章 多元拓展与内部变革(1 / 2)

新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成功,让陈宇的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订单源源不断,团队士气高涨,公司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陈宇并未满足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决定推动公司进行多元化拓展。

一天,陈宇召集公司高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在现有业务上取得了成绩,但市场风云变幻,单一业务存在风险。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拓展到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赞同,认为多元化能降低风险,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有人担忧,担心盲目拓展会分散公司的精力和资源。

负责市场的王强率先发言:“陈总,多元化确实是个好方向。比如,我们可以向上游拓展原材料生产,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还能降低成本;向下游拓展售后服务和产品租赁业务,增加客户粘性,挖掘更多潜在价值。”

研发部的李明则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考量:“拓展上下游产业,技术融合是关键。我们要确保新业务与现有技术体系能够有效衔接,避免出现技术断层。”

陈宇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总结道:“大家的观点都很有价值。多元化拓展势在必行,但我们要稳步推进,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王强,你带领市场团队,针对上下游产业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评估潜在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态势;李明,研发团队提前研究技术融合的可行性方案,为业务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陈宇的部署下,公司迅速组建了多个专项调研小组,深入上下游产业进行考察。市场团队奔波于各地,与供应商、同行交流,收集海量数据;研发团队则日夜钻研,探索技术协同的最优路径。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筹备,公司正式启动多元化拓展计划。首先,在上游投资建立了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这一举措在初期面临诸多挑战,从场地选址、设备采购到人员招聘和技术调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把控。

“陈总,原材料基地的建设进度比预期慢,设备安装也遇到了技术难题,供应商那边也催着要供货,我们该怎么办?”负责项目的刘经理焦急地汇报。

陈宇冷静应对:“刘经理,你协调技术人员和设备供应商沟通,尽快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和供应商协商,争取延长供货期限。我们要保证原材料基地的建设质量,不能急于求成。”

在陈宇的指导下,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原材料基地终于顺利投产。生产出的原材料质量稳定且成本降低,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