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怀揣着带领企业走向世界的壮志,全身心投入到国际化战略的筹备之中。他先是组织了一支精锐的海外市场调研团队,成员们来自不同领域,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财务以及法务等专业人才。他们奔赴全球多个重点区域,深入考察当地的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在欧洲市场调研时,团队成员遇到了不少阻碍。当地商业环境成熟,行业标准严格且复杂,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负责法规研究的小张在收集德国制造业相关标准时,发现光是机械安全方面的法规就有厚厚一沓,而且更新频繁。为了确保企业产品和业务能符合要求,小张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研读和整理资料,常常忙到深夜。而在法国,负责市场需求调研的小李发现,当地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环保性能格外看重,这与国内市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陈宇在国内也没闲着。他频繁与行业内的前辈、专家交流,听取他们对企业国际化的建议。一位在国际贸易领域深耕多年的老专家提醒他:“国际市场复杂多变,文化差异是个大问题,你不仅要了解当地的商业规则,更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不然很容易碰壁。”这番话让陈宇陷入了深思,他意识到,国际化不仅仅是产品和业务的输出,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调研,团队收集了海量的信息,为陈宇制定国际化战略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根据调研结果,陈宇决定将欧洲和东南亚作为企业国际化的第一站。欧洲市场虽然准入门槛高,但潜力巨大,对高端智能制造产品的需求旺盛;东南亚地区则有着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适合设立生产基地。
在确定目标市场后,陈宇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和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的事宜。他亲自与欧洲当地的政府机构和商业伙伴洽谈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在与德国一家科研机构洽谈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时,对方对陈宇企业的技术实力表示认可,但对合作模式和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十分关注。谈判过程异常艰难,双方就各项条款反复商讨,一度陷入僵局。陈宇深知,研发中心对于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本地化至关重要,绝不能轻易放弃。他多次与团队成员商讨对策,不断调整合作方案,最终以诚意和合理的方案打动了对方,成功达成合作协议。
而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的过程中,陈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土地选址、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劳动力招聘与培训等问题接踵而至。在马来西亚考察土地时,陈宇发现合适的地块要么价格过高,要么地理位置不理想。经过多番寻觅和比较,终于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找到了一块交通便利、价格合理的土地。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当地施工团队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原来,当地的施工习惯和国内有所不同,而且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陈宇一方面安排专人与施工团队沟通协调,优化施工计划;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劳务中介合作,确保劳动力的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