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暗流再涌与跨界博弈(1 / 2)

1984年初春,上海的梧桐树抽出嫩绿的新芽,陈氏实业的厂区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新升级的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缝纫机如流水般产出,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陈宇站在办公楼的天台上,望着厂区内穿梭的货车,嘴角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然而,这份难得的平静,很快被一通紧急电话打破。

\"陈总,不好了!\"市场部李经理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慌乱,\"永昌贸易联合几家国营缝纫机厂,在全国发起了'质量大比拼'活动,公开质疑我们设备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隐患!\"

陈宇握着听筒的手瞬间收紧,指节泛白。放下电话,他立刻调取相关资料,发现永昌贸易这次来势汹汹:不仅在各大报纸刊登整版广告,还在电视台投放对比视频——画面中,一台标有\"陈氏实业\"字样的缝纫机在高强度运转下突然卡线,而国营厂的产品却依旧运转流畅。

\"立刻召开紧急会议!\"陈宇将资料重重摔在桌上,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技术主管老周仔细查看视频后,眉头紧皱:\"陈总,这台机器根本不是我们厂生产的!我们的设备采用了新型防卡线装置,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财务主管却忧心忡忡:\"可舆论已经发酵,现在各地经销商都在要求退货,银行也打电话询问我们的资金状况......\"会议室陷入一片死寂,只有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

陈宇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依旧忙碌的车间,突然想起上个月在广交会上结识的一位电子工程师。那人曾提到,随着家电行业的兴起,电路板检测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成形——既然永昌贸易想在缝纫机市场拖垮他,何不跳出固有赛道,开辟新的战场?

\"我们接受所有退货。\"陈宇转身,目光扫过众人震惊的脸庞,\"但不是因为产品有问题,而是要主动出击。从今天起,公司抽调一半研发力量,成立新的电子设备事业部。\"

\"陈总,您是说要跨界做电子设备?\"李经理瞪大了眼睛,\"可我们从来没接触过这个领域......\"

\"正因为没人想到,这才是机会。\"陈宇在白板上快速画出产业关联图,\"缝纫机生产需要精密机械技术,而电子设备同样需要精密组装和质量控制。我们有技术团队,有生产经验,缺的只是一个切入点。\"他顿了顿,将一份调研报告推到众人面前,\"大家看,现在市面上的电路板检测仪价格高昂,操作复杂,小型电子厂根本负担不起。如果我们能研发出一款性价比高的设备......\"

说干就干。陈宇亲自带队拜访高校和科研院所,高薪聘请电子专业人才;同时与上海无线电三厂达成合作,借用对方的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然而,转型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三个月后,第一台样机试制失败,投入的数十万资金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