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钱,就只能自己卖自己吃,多少人又愿意呢?就刚开始还闹出了不少矛盾,后来发现管控严格得很,这才学乖了。”
“等食材替换越来越多,行业来个大地震就不会影响太多了。”
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反正收购的人也不会当场吃,想用农药种出来品相好,可以卖个高价。
谁知,人家有仪器,“滴”的一声,什么成分一下子就查出来了。
这让很多人白干了几个月,以至于菜市场的菜泛滥,价格陡降,比平均水平都低。
不说亏吧,确实没赚多少,跟预想的差别太远了。
落差极大,就有人吵吵嚷嚷着,回乡的政策太坑人了,还不如在外面打工呢!
这种说法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拥护,实际上不过是想着法不责众,逼有关部门妥协,降低收购标准罢了。
实际上,谁都清楚,外面的工作不好找了,而回乡之后才发现种植并没有以前那么难的。
多了很多小型耕种仪器,适用于各种地形,山林,梯田等等,以至于根本没有以前那么累。
很多都是一键操作,错误率极低,操作人主要起到在一旁看着,开始时启动,结束了收回的作用。
主要时间上还非常自由,在让他们进厂,反而没那么适应。
就是想闹一闹,说不定能多得一些好处。
也不想想,国家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又岂能在开始的时候就埋下大雷?
若是跟以前一样,国家还折腾做什么?
如今的市场,缺的从来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不过是自己想走捷径,又羡慕旁人卖价高,赚得多,想找人负责罢了。
这事儿闹大了也没用,相关部门一早就说明了情况,是他们自己不遵守规则,没理也闹不出来。
消费者更不会支持他们,很多想买纯天然的食材还买不到呢,这事儿他们当然支持国家。
柳芸皱了皱眉:“这些闹的可能不成气候,但是真的要拒绝这种现象,还得从源头开始。”
“制造农药的工厂,还有制造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厂子……”
虽然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和工作,但整个行业真的要改变,必然得下重手。
邵红点头,吃过好东西,再吃外面的,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好不好吃,该靠的是手艺,而不是各种添加剂。”
邵部长:“会的,一步步来,只有当天然的食材足够填满市场,才好一锤子将某些东西一网打尽。”
“到时候相关律法也得跟着改,才能一步到位,彻底改变行业。”
“确实,现在的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影响的也是青少年,祖国的花朵。”
“最近这些年啊,能修炼内力的人都越来越少了,而且影响天赋和最终成果。”
柳芸:“知道就好,看看现在人的体质都成什么样了,不过,也不是不可能用高科技,生物化肥农药什么的研究应该不难的。”
农田靠天吃饭,确实有各种各样的灾难。
想要保证收成,必然得有各种应付手段。
但其实很多手段真的没必要下那么重,比如除草剂,使用无害的生物手段是能做到的。
如今相关的研究部门就是要降低相关成本,然后大量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