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突破困境(1 / 2)

苏明回到实验室后,与科研团队日夜钻研,试图攻克模拟模型中能量聚集爆发的难题。连续数日,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们疲惫却又执着,每个人都深知这个问题若不解决,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汉斯教授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我们能否利用一种缓冲机制,在调整频率引发能量变化时,及时分散聚集的能量,避免其过度集中而爆发?”这个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于是众人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研究。他们尝试在模拟模型中加入各种虚拟的能量缓冲装置,观察其对能量流动的影响。

经过无数次的模拟测试,陈博士发现一种基于超导材料原理构建的虚拟缓冲结构,似乎能有效减缓能量聚集速度。“这种结构可以在能量开始聚集时,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并均匀分散能量。”陈博士兴奋地向大家展示模拟结果。但很快,新问题出现了,随着能量不断被吸收,缓冲结构会达到饱和状态,一旦超出负荷,仍可能引发更剧烈的能量爆炸。

就在大家再次陷入困境时,一直默默研究古籍的墨尘突然开口:“或许我们可以从古老的记载中寻找灵感。青铜文明注重平衡,那必然有一种机制来处理能量失衡。”说着,他翻开古籍的某一页,上面绘有一些奇怪的图案和线条,像是某种能量循环系统。

苏明凑过来,仔细端详:“这会不会是一种能量转化机制?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储存或释放,而不是单纯的缓冲。”科研人员们受到启发,重新调整研究方向。他们以古籍中的图案为蓝本,在模拟模型中构建出一套全新的能量转化系统。

经过反复调试与优化,新系统在模拟测试中展现出惊人效果。当对大面积青铜网络进行频率调整时,能量聚集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多余能量被转化为一种稳定的、可利用的能源形式,不仅避免了能量爆发,还为系统自身提供了额外动力。“成功了!”实验室里响起一阵欢呼声,多日的疲惫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