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核心晶体受干扰这一关键线索后,人类与外星文明的联合科研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探寻干扰信号的来源。这就像是在浩渺的宇宙中寻找一根极其细微却又至关重要的针,难度可想而知,但团队成员们都怀着坚定的信念,势要揪出这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幕后黑手”。
根据纳米探测器收集的数据,科研团队首先对能量枢纽周围的能量环境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他们发现,干扰信号似乎并非来自能量枢纽内部,而是从遥远的宇宙深处传来。为了确定信号的具体方向,外星文明利用他们先进的信号追踪技术,在飞船周围布置了一圈特殊的信号感应装置。这些装置能够捕捉到极其微弱的信号波动,并通过复杂的算法计算出信号的大致来源方向。
经过一番努力,信号追踪装置终于锁定了一个大致的方位。然而,这个方位指向的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其中包含着无数的星系、星云和各种天体。要在如此庞大的区域内找到确切的干扰源,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科研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决定采用“层层筛选,逐步缩小范围”的策略。首先,利用强大的射电望远镜对锁定方位内的所有星系进行扫描,寻找那些存在异常能量活动的星系。经过数天不分昼夜的观测,他们发现了几个可疑的星系,这些星系内部的能量波动明显异于常态,可能与干扰信号存在关联。
接着,科研团队将目标聚焦在这几个可疑星系上。他们发射了一批携带高精度探测设备的小型探测器,分别前往这些星系进行详细探测。这些探测器能够深入星系内部,对各种能量现象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与干扰信号特征相符的能量源。
在等待探测器传回数据的过程中,科研团队并没有闲着。他们在飞船上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反复研究,试图从不同角度解读干扰信号的特征和可能产生的机制。人类科学家运用他们精湛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外星文明的科研人员一起,对干扰信号的频率、强度、波形等参数进行了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