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成得臣果就一莽夫耳!连中我等圈套。楚军既败,霸业可成也!”
“有惊无险!有惊无险!”
晋侯重耳望着因为左右军皆溃,不得不率中军撤退的楚令尹子玉,面露喜色,对着一旁的狐毛、狐偃、先轸等人说道。
“国君,我就说没事吧,当初您还是过度担忧了。”
“成得臣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激一激他,自然就会中招了。”狐偃笑道。
“楚子文还称赞此人治军严明,荐此人为帅。”
“先前楚君要求撤军,此人不但抗命不从,还要求楚君增兵。”
“楚君居然还由着他,他和楚子文,怕是老眼昏花了。”
楚令尹子玉是如何一步步落入晋国圈套,放弃继续围困宋都商丘,转而北上寻求与晋国决战的?
晋国从来不是一个国家在与楚战斗,在城濮之战前,以晋为核心的晋秦齐三国抗楚联盟已经初步形成。
秦国,因为楚国在鄀国有所争端,所以需要晋国的支持,来压制楚国。
齐国就更不用说了,楚国都打到了齐国领土上,还扶持了一个公子雍。
但在晋侯重耳克卫破曹,楚人退出齐境后,由于担心晋国进一步做大,两国就有些不够积极了。
“当初齐秦已有退意,我建议国君让宋使把原先送到我晋国的宝贝都转送于齐秦,让他们出面调解求和。”元帅先轸说道
“另一方面,把卫、曹之地割让给宋国,楚人不可能同意,齐秦的此次调解自然就无疾而终了。”
“加上齐秦与楚国本有旧怨,他们依然会继续支持我们对楚作战。”
“成得臣远在商丘,跟我们说什么如果我们退出曹卫,他也离开宋国。”元帅先轸继续说道。
“此人脑子完全不会拐弯,我军已克曹卫,完全可以在曹卫上做文章。”
“他一直无法攻克宋都,在宋国身上做文章的余地并不多。”
“不需要成得臣的条件,国君依然可以展现宽宏大量,放过卫、曹二国。”
“因此我建议国君暗地里先与曹卫讲和,只要他们背离楚国就可,以成得臣那暴脾气,绝对会北上求战。”
“我国本就是为救宋而来,攻卫克曹已经引得齐秦忌惮,要是主动出击,怕是二国直接背盟了。”
“现在挑动激怒成得臣主动求战,我国只求防御。”
“正好国君当初为公子时,还欠着楚君一份恩情,现在一并还了。”
“退避三舍,也是赚大了国君的美名。”狐偃插话道。
“我先前拿这理由来说服军士,也是成功解决了因为退军引起的可能的士气低落的问题。“
“如果打赢了,自然是称霸中原;就算输了,大不了退回河东。”先轸继续说道。
“河东地势险要,楚人要越过天子,进攻我们,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而且真到那个时候,秦国必然会完全与我国站在一起,没什么可以惧怕的。”
“这几个人也太阴了吧!”由于长期使用外置大脑管仲,加上年龄大了。
面对画面中冒出的晋国君臣之间的一大段谋划,齐桓公也是有些懵逼了,花了一大段时间才给理清因果关系,简直是倒吸一口凉气。
“简直是把那个成得臣甩的团团转,挖了一个又一个坑,成得臣一个又一个跳。”
“我国初设三军,实力还不能和楚军相提并论,要是由楚君恽或者楚子文亲自领兵,怕是难以取得如此大胜。”晋侯重耳笑道。
“因此以计会合了秦齐宋三国联军,增加胜算。”
“楚人还偏偏派了个成得臣来,诸多因素之下,才有今日之胜。”
“楚中军乃楚人核心精锐,皆为江汉子弟,还有若敖氏族兵,由成得臣亲自统帅。”
“此人虽然脑子一根筋,但作战起来却十分勇猛,不可与之争锋。”
“右军为陈蔡之师。陈蔡,小国尔。”
“当年郑伯寤生繻葛之战,也是先挑陈蔡软柿子捏,可以学习。”
因楚军大败,正在担心亲楚郑国的下场的郑庄公听到晋侯重耳说了自己的成名之战,瞬间慌了起来。
这陈年旧事又被翻出来,他岂不是又要被先祖们揍一顿了嘛?
他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国君,这郑伯旧事可不兴提啊。”先轸面色一变,回道。
“先卿,有什么不能提的,不就是射王中肩吗?”狐偃笑道。
“你贵人多忘事啊。就在前不久,国君入周平王子克之乱后,自比周公,直接跟天子说,要求去世后以天子之礼下葬。”
姬周诸王:???
郑庄公:!!!
“这样的要求,郑伯寤生下辈子也不敢提啊!”
“列位先祖,这个重耳居然干出如此僭越之事,居然连自比周公都出来了。”郑庄公佯作生气状。
“这个狐偃面对如此僭越之事。听他的口气,居然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
“我可是大邦周一等一的忠臣,和此等乱臣贼子完全不一样!”
“郑寤生!现在这局面,不都是因你而起吗?现在还在那里惺惺作态,虚伪无耻!”桓王林大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