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晋厉公彻底玩脱,从晋景公开始的,以提拔私臣来制衡卿士的招数彻底玩不下去了。
所以晋侯周自然不能继续重蹈覆辙,他需要走出一条新路。
“我准备把这些先厉公时期的私臣全部赶出国去,你们满不满意?”
晋侯周对着下方的栾书、中行偃、韩厥、智罃等卿士笑道。
“国君英明!”诸卿表面上都唱了个大喏,实际上心里毫无波澜,毕竟晋侯周的做法,完全在他们的预料之内。
把那群私臣赶出国,彻底断了内朝政治的可能,这是他们的核心诉求。
无论谁当了国君都必须干这事。
“你们是不是觉得卿士的实力太小,我准备给卿士更大的权力怎么样?”晋侯周继续笑道。
“国君英...明?”诸卿们本来肌肉记忆,继续照例唱喏,然而唱到一半,晋侯周的话才进入脑子。
他们才反应过来,都觉得是不是自己耳朵出现了问题,出现幻听了。
国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怎么没有听懂呢?
栾书与中行偃坐于下方一动不动,似乎在思考着国君是什么意思。
“国君,臣等...不懂国君是什么意思?”
韩厥一直是卿士元老中最支持晋侯周的,所以他直接被晋侯周打蒙了,连忙开口询问。
“呵呵,晋周也没有吹的那么牛批嘛。“
”看样子直接向卿士们投降了,还不如寡人呢!”晋厉公在一旁嘲讽道。
“卿士们接他回来的时候,说了一大堆废话,连我都被唬住了。”
晋侯周年幼时就聪明过人,被周室卿士单氏收为弟子,贤名传遍诸夏。
所以晋厉公才对晋周如此忌惮,当栾书说起郤至要改立晋周为君的时候,无论是真是假,他都有些坐不住了。
“赵卿,请进来吧。”
在诸卿的目光下,赵武信步走入大殿,向晋侯周稽首。
作为晋国着名的美男子,赵武无论走到哪里,自然都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如果没有下宫之难,如果他父亲赵朔没有英年早逝。
他到现在大概率还是一个富贵闲人,流转于花团锦簇之间的风流士子吧。
可惜家族的变故使得他不得不早点收起少年的玩心,按照《礼》,男子二十为冠。
然而他不得不十五岁就行了冠礼,承担起家族的重任,担任大夫一职。
不然再拖几年,赵氏真的要彻底衰落,连个坑位都占不到了。
他担任大夫不久后,晋国就出现了大乱。
这位比他还小几岁的少年人从成周被迎接了回来,成为了他的国君。
而且一回来就在卿士朝议上召他入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赵卿,从今日起,寡人超拔你为新军佐,成为八卿之一,你不会辜负我的期待吧!”
晋侯周从堂上走了下来,目光灼灼地盯着赵武。
“臣...”赵武没想到国君突然直接给他这么一个惊喜,激动地都哆嗦了,连话都说不出来。
\"嗯?”
”怎么,不愿意?你是觉得自己年轻,能力不足。”
“臣确实年少,不如各位卿长有经验。”赵武小声回应道。
“哦!那你是质疑寡人识人的能力了?寡人说你行!你就行!”晋侯周声音突然放大。
\"臣不敢!愿为国君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赵武有点猜到了晋侯周的意思,这也是他赵氏的一个大机遇,连连稽首。
“这就对了嘛,赵卿。”晋侯周把赵武扶了起来,赐他坐于一旁。
“诸卿,赵武本就有贤名,其祖、父皆乃大晋肱股之臣。”
“我提拔他入八卿,你们没有意见吧。”
\"国君圣明!”不待栾书、中行偃反应,韩厥直接带头附和。
毕竟赵氏与他有大恩,赵韩两家一直走的比较近,赵武能这么快被提拔,他也乐见其成。
晋侯周以赵武入八卿为节点,在人事任命上全力提拔中等卿族。
祁氏、羊舌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等都得到提拔,来制衡过于强横的栾氏和中行氏。
他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完善法典,防止大卿士们钻空子;
禁止在农耕期间征伐农夫;救助贫困百姓,轻徭薄赋;
免除中小卿士的贷款利息,延长他们的贷款期限。
他做的这一切,即是为了限制大卿士进一步兼并中小卿士,也是为了有更广的人才选择面。
为了限制大卿族的军权,他又设了军司马、军尉,把提拔上来的中等卿族都塞到里面。
为了限制大卿族的人事权,他一下子把公族大夫扩充到了四位。
群畜无公子政策被他给废除,他要求公族子弟必须参军,以加强公族的实力。
并加大对祁氏、羊舌氏的培养,让二族进一步公族化;努力将韩氏重新纳入公族。
“以前老说我是重建诸卿而少其力。”晋景公感叹道。
“现在看来,这小子才是真正的重建诸卿而少其力啊!”晋文公也跟着感叹道。
“群畜无公子废了就废了吧,这个制度确实不适合再搞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