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的哄笑中,他举起手机播放视频:八十岁的老窑工正在教徒弟控制火候,屏幕外的德国客商用生硬中文说:“这种工艺,我们博物馆愿意溢价收购!”
“改造期间工资分三部分发!”陈凡踩上搅拌机,“故宫预付金发一半,镇里补贴三成,剩下一成——”他突然指向仓库积压的残次砖,“把这些砖敲碎做成文创砖雕,卖的钱当场结清!”
老会计哆嗦着翻开账本:“残次砖有五万块,刻成砖雕每块卖二十的话……”
“不是二十,是两百!”陈凡抓起刻刀在砖上划出梅枝,“这是《红楼梦》里‘栊翠庵梅花雪’主题砖雕,文旅局的展位费全免!”
环保验收当天,陈凡故意让检查组穿着白衬衫进厂区。众人刚踏入车间,头顶的自动喷雾降尘系统突然启动,细密水雾将所有人笼罩在彩虹里。
“这是面子工程吧?”检查组长的袖口沾了泥点。
陈凡不语,带众人钻进窑体改造现场。老厂长正指挥工人砌筑回旋烟道,陈凡突然掀开地砖,露出埋在地下的温度传感线:“旧窑改造成本比新建环保窑节省60%,热效率反而提升15%。”他点开手机里的监测数据,“颗粒物排放比整改前下降89%,但古法冰裂纹成品率从三成提到五成。”
检查组长弯腰抚摸砖面纹路:“这种技改方案,省里的传统产业升级案例里怎么没收录?”
“今早刚被工信部列入‘传统工艺现代化改造示范项目’。”陈凡亮出新鲜出炉的批复文件,“其实我们最初,只是想留住这团烧了五百年的窑火。”
冬至这天,陈凡站在全国传统工艺振兴大会的台上。追光灯扫过他手中的青砖时,砖体内部的冰裂纹在光影中宛如活过来一般。
“有人说老手艺注定进博物馆,我说能砌进新时代的墙。”陈凡敲击砖块发出清越声响,“这声儿是青岩特有的‘铜磬音’,靠的是黏土含铁量高和七百度温差淬炼。”他忽然将砖块递给台下专家,“现在每块砖都带NFc芯片,手机碰一下能看烧制它的窑工故事。”
掌声如潮时,大屏切到实时画面:改造成的环保窑正吞吐着新泥,直播间里的“开窑仪式”观看量破百万。陈凡知道,这簇从历史深处燃起的火,终于熔铸成了青岩镇的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