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茶田初探(2 / 2)

回到镇政府已是日影西斜,陈凡在楼梯间撞见抱着纸箱的档案室老刘。\"这些是历史技术档案。\"老刘抹了把汗,箱角露出半截泛蓝的图纸。陈凡帮忙托住箱底时,一张标着\"七十年代水利工程\"的蓝图滑落,图纸右下角的日期是1978年6月。

深夜的办公室亮着台灯,陈凡将茶园规划图与老蓝图重叠在灯箱上。当东岗坡的输水管与四十年前的灌溉系统完全重合时,窗外的惊雷正好劈开夜幕。暴雨倾盆而下,他抓起雨衣冲进雨幕,裤脚扫倒了墙角的绿萝,泥水在瓷砖上拖出长长的痕迹。

项目部的铁门在风雨中哐当作响,陈凡打开手机电筒照向资料柜。潮湿的空气中,2017年的施工日志封皮翘着边角,他翻开被水渍晕染的内页,发现技术参数栏有多处涂改痕迹。最底层的抽屉锁着,挂锁上沾着蓝绿色的结晶碎屑。

次日清晨,陈凡带着省环科院专家来到输水管断裂处。李婷蹲在涧边操作磁共振分析仪,马尾辫被晨风吹得凌乱。\"检测到特殊矿物成分,建议启动地质复查。\"她举起检测仪,液晶屏的反光照亮眼底的血丝,\"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地质活动扩散了。\"

\"陈书记!\"茶办的小钱举着手机跑来,\"省农科院的技术团队到了。\"他的运动鞋踩在蓝绿色液体里,鞋帮立刻泛起白沫。陈凡摸出震动不停的手机,镇长来电显示在屏幕上:\"县里很重视这个生态项目,你看能不能......\"

\"按程序需要专家组复核。\"陈凡望着涧水中翻白的鱼肚,\"请省环科院做全面评估吧。\"挂断电话时,李婷正在给试管贴标签,腕上的电子表显示凌晨四点十七分——她显然整夜都在实验室。

三天后的技术听证会上,陈凡将新旧图纸并列投影。当1978年的工程图与2017年输水管线完全重叠时,会议室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这是重要的地质发现。\"省环科院的专家站起来,手里的激光笔在蓝图上画圈,\"需要重新评估工程方案!\"

李婷抱着分析报告进来时,白大褂上沾着茶渍:\"我们在样本里发现特殊矿物衰减期,这种地质条件需要更新技术标准。\"她把报告摊在会议桌中央,最后一页的检测员签名栏空着,\"实验室的小张要核对数据,我先来汇报。\"

陈凡递过激光笔时,发现她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蓝绿色结晶。投影仪切换画面的瞬间,走廊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声响。周海平抱着成捆的技术档案站在门口,泛黄的纸页上满是历年专家论证记录。

暴雨又至,陈凡站在走廊窗前,看着省地质调查院的车灯刺破雨幕。李婷递来杯热姜茶:\"当年在农技站,你总说数据不会说谎。\"

\"现在呢?\"陈凡望着茶田中亮起的警戒线灯光。

\"现在该说实践检验真理。\"她的镜片映着远处闪烁的信号灯,\"国家地质局的专家带着最新勘探设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