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溯源交锋(1 / 2)

晨雾在茶田的沟垄间凝成细密的水珠,陈凡的皮鞋陷进松软的田埂,鞋尖沾着的暗红色污染物正与露水混合成黏稠的浆体。三个拎着锄头的村民将他和李婷围在塌陷的土坑旁,锄刃上未干的红泥泛着铁锈般的光泽,与远处荣盛公司施工机械的履带痕迹如出一辙。

“我们是镇政府的!”李婷举起工作证时,辐射仪的警报声在潮湿的空气中格外刺耳。领头的村民用锄柄挑开她手中的设备,黧黑的脸上浮起讥诮:“上个月来说修水渠的也是你们的人!”陈凡注意到这人脖颈处有道蜈蚣状的旧疤——与二十年前矿难伤员档案里的某张照片伤疤位置完全重合。

周海平突然从雾中冲出,缺了小指的左手攥着锈迹斑斑的工牌,金属编号“04731”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老疤刘,看看这个!”他嘶哑的吼声惊飞了灌木丛里的山雀。被称作老疤刘的村民瞳孔骤缩,锄头“当啷”砸在田埂的石头上,溅起的碎石在陈凡裤脚划出细长的泥痕。

十公里外的生态公园工地,省督查组的车队正碾过新铺的柏油路面。刘总站在观景台前擦拭金表,表盘反光在探坑积水里折射出诡谲的光斑。他的秘书捧着平板电脑快步走来,屏幕上的监控画面赫然是茶田对峙的场景:“陈凡在七号茶田发现了污染交叉点。”

河湾镇应急指挥部帐篷里飘着浓重的咖啡味,陈凡将沾着红泥的鞋底在门垫上反复刮蹭。农业办主任老谢“啪”地摔开污染扩散模型图,泛黄的1978年矿区水文资料从文件夹滑落,某页边注的钢笔字迹与当前监测数据形成诡异的重叠。

“必须立刻切断污染源!”李婷的白大褂袖口还沾着实验室的乙酸味,她将辐射仪数据线接入电脑,屏幕上的3d模型显示暗红色污染带已逼近邻县水源地。分管副镇长突然掀帘而入,带进的风吹乱了桌上的文件,某张工程验收单飘到陈凡脚边——签字栏的指纹鉴定报告显示与某位现任领导高度吻合。

陈凡的钢笔尖在会议纪要上悬停良久,墨水滴落的位置恰好覆盖了生态公园规划图的排污管道走向。“联系县环保局启动跨区域应急机制。”他的声音带着砂纸打磨般的粗粝,这是连续三十小时未眠的痕迹。党政办的小赵攥着手机冲进来:“督查组要求一小时后听取处置进展汇报!”

生态公园观景台的钢化玻璃映出刘总志得意满的笑容,他指着远处刚移植的银杏林对督查组介绍:“这里将建成全省最大的碳中和示范区。”王组长扶了扶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他瞥向工地的眼神——荣盛公司的工人正在回填某处探坑,翻斗车倾倒的土方中闪过半截锈蚀的通风管。

陈凡的公务车急刹在工地入口时,轮胎在沥青路面拖出两道黑痕。他解开衬衫第二粒纽扣,喉结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滚动:“王组长,这是最新的污染溯源报告。”文件袋里滑出的卫星影像图上,生态公园的地下管网与二十年前的矿洞通风系统产生令人心惊的重叠。

“小陈啊,发展过程中难免要交学费。”王组长的手掌按在陈凡肩头,檀木手串压得他锁骨生疼。督查组其他成员正在拍摄新栽的紫薇树,谁也没注意李婷悄悄将检测仪对准了回填区——辐射数值在某个点位突然飙升到临界值。

茶田深处的塌陷坑旁,周海平正用铁锹撬开腐朽的木板。老疤刘蹲在田垄上卷烟,颤抖的手指将烟丝洒落大半:“当年井下的轰隆声……和现在地底的声音一模一样。”暗红色的污水从木板裂缝渗出,在土坑里积成泛着油光的镜面。李婷的登山靴碾碎几颗茶籽,青绿色汁液与污染物混合后竟析出类似第五具金属箱内壁的结晶物。

陈凡的手机在裤袋里震动,县环保局的视频会议邀请在屏幕上闪烁。他示意小赵展开便携投影仪,泛着雪花的画面里,邻县水务局长的咆哮震得田埂上的碎石微微颤动:“你们的污染带还有四小时就进入我县水厂取水口!”

“启动二号应急方案!”陈凡抓过对讲机时,手背暴起的青筋像极了地下水流向图的脉络。二十公里外的水库泄洪闸缓缓升起,浑浊的备用水冲入干涸的灌溉渠,裹挟着茶田的污染物冲向废弃矿洞方向。周海平突然扑到泄洪闸控制箱前,缺指的手掌死死按住急停按钮:“那下面埋着四号矿区的老竖井!”

镇政府档案室的老式吊扇吱呀转动,陈凡的指尖抚过1988年的矿井加固验收单。霉变的纸页上,某位专家的签名与生态公园设计图纸上的顾问落款笔迹相似度惊人。李婷举着紫外线灯凑近,泛黄的纸面突然显现出褪色的红蓝铅笔标记——当年标出的岩层脆弱带正好位于荣盛公司新挖的沟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