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结局(1 / 2)

王建国心里好笑:“行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欠条,你拿回去!”

他摆摆手,“违约金的事,就这么算了!谁家还没个天灾人祸、磕磕碰碰的时候?你这养殖场遭了难,也不是你故意的。”

“做生意嘛,讲究的是长远。我看人,一看本事,二看人品。你小贺有本事把养殖场搞起来,现在出了事,又能这么坦荡地来担责任,说明你人品过硬!就冲这个,我老王交你这个朋友!”

王建国顿了顿,像是做了个决定:“这样吧,光免了违约金也没用,你那摊子还得重新拾掇起来。我给你介绍个人,市里肉联厂的刘厂长,他跟我关系不错,他们厂子一直想要个稳定可靠的猪肉供应。我帮你搭个线,你去跟他谈谈看,要是能搭上这条路,以后销路就不愁了!”

贺寒彻底怔住了,鼻子都有些发酸。

他没想到王建国非但没怪他,反而还要帮他!

这可真是遇到贵人了!

“王主任,真是太谢谢您了!您放心!我贺寒就是拼了命,也一定把这事干好,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王建国办事效率很高,没两天就帮贺寒联系上了肉联厂的刘厂长。

见了面,贺寒还是那副不多言不多语的样子,但说起自家养殖场的规划,怎么保证猪肉品质,怎么稳定供货的时候,那眼神里透出的认真和底气,让刘厂长刮目相看。

刘厂长也是个爽快人,既看重王建国的面子,更看重贺寒这个人踏实肯干、眼里有活儿,几番交谈下来,当场就拍了板,先签了个长期供货的意向合同。

只要贺寒能保质保量,肉联厂这边就敞开了收!

这下,贺寒的干劲更足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简直是把家都安在了养殖场。

清理消毒、引进新的优良猪种、改进鸡舍,白天黑夜地忙活。

杨柳也没闲着,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和后来学到的知识,帮着琢磨更科学的饲料配方,还提醒贺寒注意防疫。

不到一年的时间,贺寒不仅把之前欠王建国的定金差额给补上了,养殖场的盈利更是噌噌往上涨。

年底一盘账,好家伙,纯利润妥妥过万!

贺寒,成了村第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这消息一传开,整个村都轰动了!

养殖场的规模越做越大,光靠贺寒两口子和杨海几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

贺寒看着村里人羡慕又期盼的眼神,心里有了主意。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贺寒心里明白这个道理,也愿意拉扯乡亲们一把。

他不再藏着掖着,主动把自己的养殖经验、饲料配方教给那些踏实肯干、愿意学的村民。

他还利用自己和肉联厂的关系,帮着大家联系销路,搞起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路子。

一时间,杨家村家家户户都琢磨着怎么养猪养鸡,整个村子都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劲头。

养殖场这边走上了正轨,贺寒的眼光也放得更长远了。

他觉得不能只守着这一摊子,得想想别的出路。

正好这段时间下来,杨海跟着他干,人变得沉稳多了,做事也有章法,对养殖场的里里外外都摸得门清。

贺寒看着心里熨帖。

这摊子交给杨海,他放心。

而且,他也不能总窝在杨家村这小地方。

杨柳跟着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他得给她更好的日子,更大的天地。

夜里,炕头上,贺寒把这想法跟杨柳一说。

“好,”杨柳抬起头,眼睛在煤油灯下亮得惊人,“寒哥,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这养殖场交给海子哥,我信他。”

贺寒得了准话,心里那块大石头落了地,搂着媳妇儿的手臂又紧了几分。

跟杨海说这事儿的时候,杨海先是一愣,随即胸脯拍得山响:“放心吧妹夫!这养殖场有我呢!你跟俺妹就安心去京市闯!等你们在那边站稳脚跟了,我再去看你们!”

他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呢!

妹夫都能干成万元户,他杨海也不能孬!

养殖场的事儿交代清楚,贺寒带着一家人简单收拾了行囊,就踏上了去京市的火车。

到了京市,找地方安顿下来没两天,贺寒就拉着杨柳直奔民政局。

没搞啥虚头巴脑的,就俩人,填表,按手印,红本本拿到手,热乎乎的。

贺寒攥着那小红本,跟攥着个宝贝似的,指尖都有些发白,看了又看,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笑得像个得了糖的孩子。

这下,柳儿是真真正正、名正言顺,他贺寒的媳妇儿了!

杨柳看着他那傻样,心里又暖又好笑,嗔了他一眼:“看把你美的!”

领了证,贺寒心里头等大事就是他娘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