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初号机(感谢早睡晚起身体好8的1k打赏,本章加更)(2 / 2)

‘王师所向,玉石俱焚’‘知顺天命者昌’‘若执迷殊俗,敢抗皇威,则大唐突骑之锋、劲弩之利,必使穹庐尽赤,不复遗类’。

袁绍成恨不得将这句话通篇背诵。

就是说,万一哪一天是他策马开疆拓土,碰见那群不受教化之辈呢?

因天气还不算暖和,讲书的地点依旧是大礼堂而不是中央广场。

袁绍成看着张贴的圣旨,自然也能远远的看到站在台前讲学的李兆。

李兆的模样也变得不少。

不过是一个冬天,他……感觉像是换了个人。

样貌端正,腰板挺直,服装得体,竟有几分书生意气,之前在长安城中揍鸡打狗的纨绔模样,全然消散殆尽。

袁绍成看着这样的李兆,一时间出了神。

李兆站在台前,拿着不知是什么做的笔,在黑色的板子上教着书。

他声音洪亮,不见一丝唯唯诺诺,他写完板书后,拿这戒尺指着上面的字,一字一顿的朗诵,

“釜甑箅箅,箕帚扫洒;碓硙碾磨,耒耜犁耙。

来,我们跟着拼音,一个一个的,把它们读一遍。

fu,釜。”

“f-u-fu——!”

“zeng,甑。”

“z-eng-zeng——!”

……

孩子们的声音整齐,同样站在孩子后面,自觉来旁听的大人们的声音也不逊色。

虽然李兆只以教导孩童为主,但后方站着的大人们,也无一溜号。

这一幕深深地感染着袁绍成,他也不自觉的站到了人群中去,跟着孩子们一起做着拼读,虽然他看不懂那奇奇怪怪的字符,也不懂为什么跟着就能知道字该怎么念。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会用到的器具。

炊具,釜甑,来再跟我读一遍……”

……

“听从陛下的命令,大人们已经在为农耕做准备了。

我们之前在《开蒙要训》中学过有关的句子,谁能想起来?举手回答。”

教学自然是要有问答,对于孩子们,反馈十分的重要。

这不,李兆一个问题下去,一双双小手就高高举起,要不是规矩不允许,他们恨不得站起来、跳起来。

回答问题,也是算在日常表现的考评里的!

“花豹小室的诺敏,你先回答。”,李兆也费了些心思,他如今早就能记住在大礼堂上课的所有孩子的名字了。

“尊卑有序,长幼有仪;内外分别,男务耕桑。”

“还有呢?饭勺蛇小室的琪琪格,你回答。”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风云雨露,雷电雪霜。”

“非常正确,那谁能回答一下,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

这些……袁绍成都不知道。

可他在这群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蓬勃的朝气与希望。

青阳部的人,大多数都没什么胡人特征。

这一刻袁绍成甚至在想,这一幕一定要让大哥带大嫂来看看。

他们的孩子,出生就能有天潢贵胄开蒙,能学知识、能读圣贤书。

不……更是应该让所有的邙沟人都来看看。

不要担忧现在仍是奴籍,只要表现优良,不出五年就能成为大唐良民,子女允许科考、允许出去抛头露面谋一份生计。

而且……他们的孩子也不愁没有私塾上。

他们生来就能学习知识,他们可以靠自己改变命运,甚至将来成为反哺一方的栋梁之材。

这一刻袁绍成眼眶湿了。

想要在长安做宰相、好靠着权利福泽邙沟人的时候,他一直是迷茫的。

这一条路是对的吗,这样做真的是值得的吗。

可现在要在大唐做将军的他不迷茫了。

他知道自己每一刀砍下来的,每一下刺出去的马槊,都会给大唐的孩子带来光明。

¥¥

通常来说,这样多份的圣旨,不需要李唯自己一一誊抄,是有弘文馆大学士替他解忧的。

可他手底下大学士的字,也就是勉强规整,还不如他一手没有灵魂的台阁体来得工整。

一共写了十二份。

这一刻,李唯恨同意采用赫连孛这份诏书的自己。

但政治宣传嘛,该有的必须有。

不过……大唐朝廷内部的扫盲工程也不需要跟进了。

毕力格、宇文吐屯自然在列,赫连孛也因为写字七扭八歪,人到六十也被布置上了作业。

大家忙里补作业,刚建国的时候,什么都是乐呵呵、欣欣向荣的。

李唯知道这幅场景未来恐是见不到了,所以他近日里也总在忙里作画送人。

送赫连孛他在了望台上看袁绍成英武不凡的画,送毕力格他在书房站在赫连孛后半步的画,送赵忠他被袁绍成击退半步却依然咬着牙坚持的画……

哈哈,他乐此不疲。

“殿下。”

虽然冬天过去了,但卓娜借口晚上还是需要烧炭并不暖和,留住了李唯。

所以卓娜还是可以在自己休息的时候,去李唯的书房冒个泡。

她见李唯抬头,一本正经的说,

“有没有一种可能,您忘了些什么。”

李唯一怔。

他忘了什么?

最近的工作确实有些多。

闪电城土地的恢复与耕种√

各地区耕种的安排√

新编排奴隶与多部族人的安顿√

新营帐群的对话与房屋建设区的规划√

新考评制度与兑换制度的串联√

农耕教育的普及√

小朝廷的顺利运行、扫盲行动√

蒸汽机的研究与制作√

串联窑的增设√

昊天大道与铁路的丈量√

均需用品大量制作√

民兵扩充、盾队预备队扩充√

宦官、婢女、昆仑奴的有效利用√

给各个部族画饼√

以袁绍成和康居氏的婚姻,完成政治目的√

找上官尚宫当媒婆并让刘顺跟进三书六礼√

将雕版印刷与造纸术革新安排下去√

李唯这一瞬间脑子里便过了一遍清单,确定无误后,李唯斩钉截铁道,

“没有。”

卓娜意料之中的回答。

她干脆斜着侧坐在李唯的腿上,抬手捧住了李唯的脸,使他紧紧地盯着自己,然后问道,

“我呢?”

“我的画呢?”

“我的画呢!!!!”

卓娜的语气层层递进,饶是她的表情未出现狰狞李唯也在这一刻恍然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但没关系,山人自有妙计。

于是他把慌张掩饰在了心底,一本正经道,

“这个不合适在白天说。”

“嗯??”

“晚上在榻上给你画。”

“……”

“殿下。”

“嗯?”

李唯面对卓娜的眼神,他是一点都不心慌的。

他抬手捏了捏卓娜长了些肉的脸,笑道,

“这不挺可爱的?”

“嗯……嗯,好吧。”

瞧,他就说,摸摸头、捏捏脸、再给小公主笑一个,什么事儿都没了吧。

不过最后,李唯到底还是没画那种不易于隐藏与流通的画。

他花了三天,给卓娜画了一幅画。

是那日大婚时,卓娜一身王妃规制的婚服,持着扇、抬眼望着李唯的模样。

李唯记忆力很好,但那一幕是卓娜在他脑中活过来的第一眼。

卓娜捧着画、半张着嘴,久久说不出来一个字。

她想了很久,也吞掉了很多煽情的感慨。

她吸了几下鼻子,咬了咬嘴唇,没抬头看李唯,只是盯着这幅画问,

“怎得如此逼真。”

“画你,自然要多些心思。

这一幕在我脑子里记了很久,画出来也好,总算不怕以后老了真忘了。”

“……我要是也会画画就好了。”

卓娜这是在转移话题了,

“殿下要是闲下来,还能多画一些吗?我和你的。”

“你是说……避火图?”

“殿下!!!”

这下卓娜是真的急哭了。

她觉得自己先前是真的白忍的那么辛苦。

不过好在吹灭了灯以后,李唯在睡前才对卓娜吐出了一句,

“等颜料再齐全一些,就把我们每一年的生活都画成册子。

这样无论是你走了,还是我走了,又或者只剩下后代了,他们会永远记住我们的。”

“好,到时候我帮您研墨。”

卓娜侧过了身,借着裹被子的声音,掩住了她拿袖子擦眼泪的沙沙声。

这句话在卓娜心中,是仅次于‘生同衾死同穴’的浪漫之语了。

……

河水化冻,提前修筑好的水渠,与恭候多时的水车们就要上工了。

而也正是这么个好日子里,初号机做好了。

基础蒸汽机不难制作,理论更是简单易懂,属于是看过就会。

制作蒸汽机的基础金属材料是含磷、硫低的生铁,东北鞍山的铁矿便符合。

在串联窑中,通过渗碳法制造低碳钢。

将生铁板与木炭粉末分层装入陶罐中密封,加热至900度保温十二小时,使碳渗入铁表层,反复锻打消除气泡。

900度的温度,不难观测。

通常来说,初期加热阶段,暗红色的火焰约600度。

火焰呈橙红,是800度。

亮黄色便是900度至1000度。

白色便是1200度以上。

观测800度以上的火焰,需要用湿布遮挡面部靠近观察。

当然光看不保险,尤其在古代没有色卡的情况下,大家对颜色的评判都很主观随性。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需要用手旁的东西来测试一下。

能测试温度的东西很多。

铅、锡完全熔化,变代表着温度超过300度,黄铜若软化变形但未熔代表温度接近900度。

陶土片在900度的时候,表面玻璃化,颜色由红转灰白,敲击声清脆。

木炭呈白热状态,燃烧速率加快,灰烬细腻飞扬,是温度达到900度的标志。

铁矿砂在900度时开始软化粘连,用铁钩探入窑内可拉出细丝。

如今大唐的工业对串联窑的温度要求是越高越好,需要控温的时候,往往是低温,所以李唯倒也没再费心思钻研温度测量仪器。

如此加热得到的铁,通过锻打得到3-5毫米厚的钢板,这用于铆接锅炉外壳。

气缸和活塞同样不难制造,唯一的技术难点‘折叠锻打’在青阳部的老年热血工匠这里,并不存在。

密封材料获取也不难,马匹皮革浸泡桐油制成垫圈,用亚麻线混合铅粉缠绕螺纹接口。

而冷凝管,也可以取材自赤峰地区铜矿冶炼,手工敲打至1-2mm厚的薄壁铜管。

蒸汽机的核心部件一定是锅炉。

将低碳钢板加热至红热状态,用木槌在圆形石砧上敲打成弧形板。

多块弧形板铆接成圆筒,其中的‘铆’需要预先钻孔,铆钉烧红后插入锤击固定。

铜制火管两端扩口,插入锅炉前后端板并用铅锡焊料密封。

铸铁制安全阀,配重锤调节压力,玻璃管做水位计。

如此,长2米,直径0.8米,内部设20根铜制火管的圆筒形火管锅炉,就组装完毕了。

唯一麻烦些的,是需要反复测试压力,以防爆炸。

虽然测试不是李唯亲自上,但围在边上的可都是社稷栋梁,不能炸坏了。

所以每次测试时,李唯都烧三炷香,果然就没炸,挺好。

气缸便是朴实无华的黏土制作,根据初号机的大小,内径20厘米、长度50厘米,内涂骨粉防止粘黏。

自从烧制了骨粉以后,李唯发现这东西处处都能用。

将来烧制去卖的骨瓷,恐是也不用担心滞销了,因为它注定供不应求。

活塞、连杆、曲轴、飞轮、冷凝器的制作,都不需要李唯亲自上阵。

一定要说,曲轴的制造是用榫卯结构拼接后覆铜加固。

冷凝器是根据瓦特式改进的,将铜管制成的螺旋管置于水箱中,蒸汽通过后冷凝成水,由水泵抽回锅炉。

总装是李唯亲自来的。

将锅炉与气缸通过钢管连接,蒸汽管路包覆毛毡保温,曲轴连杆机构涂抹牛油,确保飞轮与传动齿轮咬合……

巧手吐屯带着一堆年纪够李唯翻三倍的工匠围在他身边,一边“陛下小心”“陛下果真威武”“陛下……”的叭叭,一边拿着纸笔连画带写拼音的记录着李唯安装时的动作。

这拼音,还真是没白普及。

因为这群人着急了的时候,是拿拼音去写蒙文的。

李唯不懂,但他大受震撼。

这波文化输出,大抵是狠狠地赢了。

静态测试非常成功,保持运行了一小时,并未有任何泄漏。

空载运行时,活塞也在正常的运动,十分顺畅,配气阀门的节奏也很稳定。

负载测试也合格,依照初号机这么个大小,足够达到8马力而不寄,它很棒了。

今天是初号机第一次在民众面前亮相的日子。

表现优良的民众早已急不可耐,而远在他地分配工作,但得了足够的优等评价被选中的幸运儿,也得到了包吃包住新都一日游的参观资格。

他们都很安分的听从民兵的调配,站在麻绳围出的参观区内,就算允许交谈,他们也不自觉的压低着自己交谈的声音,生怕坏了规矩。

蒸汽机的用处有很多。

李唯今天在众人面前展示的,便是用初号机加强的‘打桩机’来加固新都皇宫的城墙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