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他如今已有劲夫之势(1 / 2)

第58章

新都的秋天,总是微凉有着风的。

风掠过田野,掀起层层麦浪,谷穗沙沙作响。

收割后,晒干的谷秆,混杂着泥土与未消散的暑气,就像那本陛下亲赐于大礼堂,被他们小心翼翼又无可奈何翻到卷边的黄历。

而真正让所有人觉得今年大唐美得不可方物的,不是因为它金灿灿,而是用手摸索在谷穗上时那些细小的疼痛。

“粟浪翻时说丰年,笑看黍浪接远天。”

喃喃着这两句的李老,坐在高阁楼上,笑着畅饮一盏新酿的葡萄酒。

甜酒,好酒,不醉人,又有甘甜回味。

“好词佳句,陛下大才,言出法随。

此等威能若非天帝,世间还有谁人敢自诩功德圆满位列仙班?”

回话的是赫连孛,在思考了一杯酒的时间后,他终于是执白棋落下一子。

李老眉头一挑,笑道,

“必然!

单说那一册《论闪电战》,如今随商队送入中原。

妖后恐不是要惊惧交加、彻夜难眠,于朝堂之中高呼此乃妖邪惑言,速命酷吏焚烧,贻笑大方耶?”

提到这一册已经被他早中晚各翻阅一遍的书册,赫连孛自然也有话要说,

“哥哥斯言诚哉!

天命靡常,纵算妖后百般施为,终属徒劳。

其殒灭也,早定于昊天之数耳。

陛下英武圣明,威加海内,使妖孽步步见其窃之社稷倾覆于煌煌正道。

观其败亡之态,岂非大快人心乎?”

李老颇为赞同。

他是要跟着李唯一同出征长安的。

能亲眼见到伪周垮台,见到那毁了他李唐血脉的妖后不得好死,他心中只有快意。

“朝堂之上皆剩一群庸碌、迂腐贪婪之辈。

仅梅相稍具才识,可他早已为利禄所蚀,不中用了。

世家豪右瞧着归附于伪周,实则……呵。

好一册《论闪电战》,诚亘古第一阳谋,无解之术也。

若欲破此死局……”

赫连孛接过话茬,与李老相视一笑道,

“那妖后当悬素帛于梁,自戕以全天道!”

这两人的组合,稀奇,但却是非常的合理。

起初,李老自然是平等的瞧不上朔丹任何人的。

什么人啊,跟他平起平坐,什么阶级档次,你也配?

他自然是听说了唯儿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推翻了草原朔丹的统治,甚至匡扶了大唐正统。

可他哪能想到,这所谓的推翻草原统治,所谓的建都于辽河,是这般规模?!

平坦通畅的通天大道,处处井然有序的农田与植被,广厦千万间驱寒取暖,人人有米有肉有汤……

再到那比神都还要巍峨、好似天宫一般的大唐新都‘天宁’。

见仙鹤飞于城外,便知此处必是祥瑞之地。

天宁城门大开,那呼啸声,好似猛龙的咆哮。

只不过这些都未让李老失态。

因为他已经在来时路时,听负责接他的内侍刘顺叨念一路了。

直到天宁内城门大开,他看到了站在五爪金龙华盖下,阔别一年未见的李唯。

那威猛高大英俊风流的身姿,让他怔在了原地,竟是一步都走不动了。

像,太像了。

李老十岁的时候见过太宗皇帝。

李老这辈子忘不了,他仰望着那巍峨身影时,心中升腾的敬慕。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太宗皇帝是他们所有李姓之人的骄傲。

是他们出门在外挺直的脊梁,是他们昂首挺胸用鼻孔蔑视蛮夷的底气,是他们堂堂正正勇往直前的信念。

怎么就这么无巧不成书。

唯儿成亲时穿的还是李恪的婚服。

他见过李恪,太宗皇帝也亲口说过,此子最肖父。

可李老想说,太宗皇帝,幺孙唯儿才是最肖陛下您的啊!

他真恨自己没能亲眼看看当日成婚时的场面啊……

李老下牙咬住上唇,愣是憋了半分钟说不出一个字。

这里的风水,好。

这里的人,识相,也好。

这里的大唐新都,天宁,好!

只是可惜啊……

太可惜了。

其他人不像他,能撑到太阳升起的时候。

若是那些老将还活着,哪怕仅是日食半碗米,也会为他提刀再拼最后一次。

唯儿甚至无需展现的帝王威能,仅凭这副姿态就当真足矣。

成则不负贞观之烈,败也尽太宗知遇天恩。

唉……

带着这样的觉悟,李老自然捏着鼻子,摆足了面子和这群蛮夷讲起了话。

欸,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里头还真有不少好笋。

就不说那些平民百姓了,他们竟然能如此受中原教化,更是认了兆儿做先生。

兆儿变化也不少,长高了,说话也更沉稳了。

唉……都是他不好,险些使他命丧长安。

跟他的父亲一样,命与名皆无。

送他来草原,本是破釜沉舟的无奈,没想到却是上上策。

也是,唯儿怎么会给他留下策锦囊。

除此之外,新都的小朝廷也有可用之才。

算不上璞玉,微瑕却无大碍的忠诚小子毕力格。

还有李老都怀疑是把自己的嘴和脑子都长给女儿的宇文吐屯与他的女儿宇文安禾。

他们俩都是难得的妙人。

可惜也幸好,宇文安禾是个女子。

虽然唯儿提倡女子有能亦可入仕,但女子和男子的可利用价值,太不一样了。

就算日后一定会被加封国公又如何?

她不会再嫁啊……

她也不会继续与其他门阀强强联手,生育子嗣啊……

就算她当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心,她的年岁在这,她真的过得了生育那道鬼门关吗?

可李老观其不久就得出结论,宇文一脉幸得奇女子安禾,此女可稳宇文氏四代煊赫无忧。

她教养出来的女儿,其德行配为大唐皇后,配育养李唐后世子孙,不逊长孙皇后母仪天下之坤德。

宇文安禾其子虽然平庸,但通透,务实肯干,是孝顺之辈。

宇文氏有此母女,有这两名稳稳安分甚至于透明的嫡子,何止如虎添翼。

她们唯一会在日后被诟病的身份问题,李老与李唯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所谓事实也基本确实如此。

如今朔丹这支宇文氏乃曾经宇文皇族的旁支。

《隋书》记载,宇文述为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隋炀帝重臣。其族弟宇文忻一支因罪徙边,史载‘流于朔丹’。

(历史原版:《隋书》:忻以谋反诛,子俭坐徙边。)

瞧瞧!这是隋书里记载的史实!

宇文盛为宇文泰的侄子。

宇文泰谱系如下:

宇文泰(北周奠基者)

→男,宇文毓(北周明帝);

女,宇文氏(嫁独孤信)

→独孤皇后(隋炀帝妻)

→隋炀帝杨广

再重新编着青阳部那草率到甚至可以说啥也没写的族谱。

省略嫡庶出身,直接全以嫡子简略编着。

宇文盛(北周上柱国)

→兄,宇文述(隋朝许国公)

弟,宇文忻(获罪斩首)

→宇文子俭(流徙朔丹)

→宇文吐屯(原朔丹青阳部酋长,现宇文族长,工部尚书)

→宇文安禾(原朔丹汗王二妃)

→卓娜(含八分之一北周皇族血统)

如此,不就明了了吗?

四世祖宇文川徙边,原朔丹二公主阿史那卓娜,实为宇文泰玄孙,与隋炀帝共祖宇文泰。

按照鲜卑十世同宗的传统,无论是挂靠宇文氏、还是李氏,他们都是铁打的同族远亲。

那原朔丹宇文氏不就是名副其实的国戚别枝?

不仅如此,隋炀帝在《隋书》中亲口说过,‘虽处蕃邦,犹存华胄’,曾亲赐东胡王族‘杨’姓。

(史实为《隋书》:大业五年启民可汗来朝,赐姓杨氏。)

什么阿史那卓娜。

都是朔丹僭越伪王阿史那氏狂悖不堪,趁妖后篡权掠夺中原正统时,背弃了李唐,与武氏共同狼狈为奸,作践我大唐贵胄血脉。

我们的皇后本名杨卓娜!

什么异国公主、安和驸马。

这叫表哥表妹、青梅竹马、亲上加亲,懂?(五代以外的远房表亲)

上述理论,九真一假。

唯一的假在:

宇文子俭并不是巧手吐屯的生父,是大伯。

但这对重要吗?

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