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激励就有动力,三人一听还能调去当同知,立马就来劲了。不就是5万匹马嘛,我养。不就是要骏马嘛,我喂。即使我饿着也不能让马饿着。
当然这些马也不是随便养的。郑森除了在登莱地区种植了大量玉米外,还用愿望实现机做了一些耐盐碱大豆和小麦种子,种植在了登莱水师开垦下来的海边盐碱地。预计在种植三代以后,就可留够充足的种子进行大规模种植。从而解决马匹的饲料来源。
在马匹方面,郑森又花了10万两从中东地区引进了五百匹阿拉伯马,从法国引进了五百匹佩尔什马。阿拉伯马预计一年以后能到,佩尔什马预计一年半以后才能到。
阿拉伯马耐力强,性情温顺,未来将作为骑兵的主要用马。
佩尔什马作为重挽马,将来的用途主要是炮兵用来拖拽火炮。
其实郑森更中意的是伊犁马和苏维埃重挽马,因为这两种马耐寒能力,耐恶劣环境能力更强。未来在辽东以及更北边的奴儿干都司作战时,这两种马的适应能力将会更强。将来等郑森有了优质的母马之后,他还打算用愿望实现机制造出一批伊犁马和苏维埃重挽马的受精卵,并转移到母马体内,从而进行批量繁殖。至于能不能成,那郑森就不知道。
毕竟数据库里缺少一本《母马的产后护理》。
当然现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先用蒙古马顶着。虽然比八旗骑兵用的乌珠穆沁马差一些,但也比没有强。
崇祯十四年上半年,郑森一边准备着他的造反大业,一边派舰队时不时的去炮轰一次金州城。
最开始金州卫还会组织士兵百姓修一下金州城。结果刚修好没多久,登莱水师的舰队又回来了。以至于来来回回修了几次以后,金州卫干脆摆烂不修了。
住在城西的百姓们,也都纷纷迁往了城东。一段时间后金州城西边,只剩下金州卫的一些士兵蹲在城墙根上,等待着登莱水师的炮火再次来袭。
不过相对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封给郑森的圣旨就打破了平静。圣旨里,崇祯命令郑森立即率领舰队前往锦州至宁远沿岸,搜救被打散的明军士兵。
圣旨里只写了这么多,至于为什么有明军被打散了圣旨里没有说。当然就算崇祯不说,郑森也清楚。因为在决定明朝命运的松锦大战中,洪承畴率领的明军,因大同总兵王朴提前跑路,导致其他七个总兵陷入了混乱。
使得本有希望突围的明军,彻底崩盘。明军也彻底丧失了在关外与满清决一死战的能力。
从洪承畴兵败,再到郑森接到圣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了,郑森现在就派船队出发,到底能接到多少溃败的明军士兵,可就不好说了。
从杏山至塔山这弯弯曲曲的二十几公里的海岸线上,漂浮着不少溺水而亡的明军尸体。他们有的是不愿被俘自己投海淹死的。有的是慌不择路打算游泳逃走,却因水性不好体力不支淹死的。
但无论是怎么死的,死状都十分难看。
此时在海岸泥滩上,有十来个明军穿着残破的铠甲,拿着几把破腰刀,绝望地盯着正在向他们围过来的一群八旗骑兵。
为首的把总用手里的腰刀向前一指,对周围的士兵们嘱咐道:“兄弟们,建奴的骑兵就在眼前,现在我们身后就是大海。早已退无可退。与其窝囊的被海水淹死,不如现在就跟鞑子拼了,临走时再拉上几个垫背的。”
“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