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新的开始(1 / 2)

刘宗敏好不容易带着人马紧赶慢赶,赶到了天津卫,然而晚了一步的他,只能无奈的望着郑成功浩浩荡荡的船队逐渐远去。

啪!刘宗敏大怒,他把自己的马鞭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要问刘宗敏为什么这么生气,那自然是他看到了贴的满京城都是的崇祯传位诏书。并且得知了郑成功带走了太子和其他几位皇子。

更可气的是,郑成功在离开京城之前,带走了京城最大的一块肥肉,那就是国丈周奎的家当。

本来刘宗敏在攻进京城时已经打听好了,最有钱的就是国丈周奎。怎料郑成功却抢先了一步。当他带着兵马赶到周国仗家中时,却发现嘉定候府早已被搬空了。

府上只剩下一些搬不走的家具和蹲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周国仗。没了钱的周国仗自然没了价值,于是刘宗敏上前直接给了他个痛快,送他去见了自己的女儿和女婿。

周奎的家产确实丰厚,薛国观带着五十名梧桐卫队队员抄了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抄完。周奎的家资,整整运了400车次才运到了停泊在东便门大运河外的20艘船上。

后来这些载着金银珠宝的船,又整整装了满了4艘3000料的宝船。剩下的周奎家带不走的家当和不值钱的丝绸、瓷器等各种珐琅器,都被当做报酬,分给了帮他们搬运物资的百姓。

回到登州后经过初步清点,从周家抄出来的金银财宝等各式珠宝,就价值500万两。更别提其他抄出来的古董和字画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薛国观还从周奎家里抄出了价值600万两的山西屋子签出的见票即付的票子。

“周奎可真能捞啊。”郑成功感叹完,又在心里想到‘或许后世传说,李自成在京城拷饷拷走了3000万两不是后人杜撰的,是真有其事。’

“你们俩也看看吧。具体这些金银财宝要怎么处置,你们俩商量一下。”说罢郑森将这次抄来的金银财宝清单交给了蒋兆鹏和长平公主。

看过清单以后,蒋兆鹏愤愤不平的说道:“要是姥爷早些捐出家资,父皇和母后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唉~~~请师傅将这些钱财收下,用作为我父母复仇的军资吧。”

“我与哥哥的意见一致。”长平公主回答道。

“既然如此,我就将这些金银财宝造册入库,以备军用。”郑成功答应道。

随着崇祯皇帝的两道遗旨昭告天下,各方势力也对此做出了反应。

反应最快的当属青州知府孙越,当得知了这两道旨意后,孙越立即召集青州下属各县县令来到了登州,向郑成功表示了效忠。

然而郑成功的回答却让他们有些大失所望,郑成功表示,他只是接旨,但并不一定要登基。

“吴王,您,您可要好好考虑一下啊。毕竟先帝可是明旨昭告天下,将大位传予您了,可不要寒了天下万民的心啊。”知府孙越劝诫道。

郑成功当然能够理解孙越的心情。一方面知府虽然年纪不小,但却是崇祯年间的进士。自然对崇祯感情很深。另一方面则是他盼着能成为下一朝的开国功臣。

只有越早上车,将来的地位才能越高。

“孙大人,您对先帝的忠心,我能理解。但是我确实不会登基的。而且您以后还是不要再叫我吴王了,这个封号我也是不会用的。”郑森说道。

“这……还请您好好考虑一下,天下万民啊。”孙知府显然是有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