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被拿下后,局势已经变得很明朗的了。郑成功所领导的招讨军对锦州势在必得。
所有人都看的出来,郑成功的战略是学当年的满清入关的套路,在锦州歼灭清军主力部队,随后南下入关。
届时在胶东的招讨军在趁势杀出,以钳形攻势从南北两边对京城形成包夹之势,从而一举拿下京城及北直隶。
锦州的地位远比大凌河城重要的多。其地理位置正好卡在辽西走廊的最北端。只要控制了锦州招讨军就可随意进出辽西走廊。
因此多尔衮在郑成功拿下沈阳之后,就一直在把驻守京城八旗兵和各地的绿营兵往锦州调。在招讨军拿下义县的时候,锦州已经驻扎有3万满蒙汉八旗兵和2万绿营兵。
再加上守在周围如宁远,松山,杏山,塔山等地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清廷在关外的军队人数已经超过了8万。但以现在关外招讨军的实力,郑成功想要毕其功于一役,难度实在太大。
在旅顺城里,郑成功细细阅读完各个部门送来的报告之后,突然感觉现在招讨军除了钱不缺以外什么都缺。
‘唉,真是有种有钱花不出去的感觉啊。’郑成功在内心吐槽道。
在一旁办公的薛国观看到郑成功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关切道:“明俨,你莫不是碰上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也不是什么不顺心的事,我只是在感慨,满清的底子,或者说前明的底子真是厚啊。咱们在辽东消灭了多少八旗兵和绿营兵了。他们在关外竟然还能再布置8万多兵马。
这真是让我……没想到,没想到。”郑成功感叹道。
薛国观分析道:“满清看似兵强马壮,但实际已是强弩之末。这八万兵马之中,能战的有多少?敢战的有多少?想战的又有多少?”
郑成功答道:“能战的有不少,敢战的要少一些,想战的就更少了。”
薛国观十分肯定的讲解道:“对,军人,能战倒是在其次,想战、敢战,才是最重要的。我坚信,你领导的同学会和招讨军的群众路线是正确的,是可以战胜敌人的坚强力量。
虽然现在我军实力依然与敌军有较大差距,但是敌人想战,敢战之人正在不断变少。而我军想战,敢战之人正在不断增加。据老夫估计,再过两年,敌我两军的实力对比就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你觉得,我军现在进展的太快,根基打得不牢需要稳稳,不如就先停一停,好好建设一下咱们的根据地。你也说过时间在我们这边。”
郑成功夸奖道:“薛大人不愧是首辅,一句话就让我茅塞顿开。那咱们就先停一停?发展发展?”
“我听你的,文武百官也听你的。”薛国观点头回答道。
选择停下进攻的脚步进行发展,就需要充足的地方官。但是现在招讨军最缺的就是有行政能力的人。
为了弥补地方官员的不足,郑成功决定在山东和辽东推行招讨军公务员考试。并在沈阳建立同学会行政学院,专门用于提升各级官员的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