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十七号牢房外,鳌拜拿起一根树杈子,戳醒了还在酣睡的保荣。
“睡睡睡,就知道睡。你犯了多大的罪你知道吗?”鳌拜对着保荣骂道。
“三叔,你来救我了?”保荣就像获救了一般,连忙爬到栅栏前,兴奋的说道。
“你还知道我是你三叔?我要是不来救你呢?你知不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罪啊?”鳌拜没好气的骂道。
“三叔,我,我错了。”保荣垂头丧气的说道。
这几天保荣在诏狱里,看到有不少人被打的浑身是血,青一块紫一块。年仅16从小就养尊处优没见过这种场面的保荣,完全被这种情况吓傻了。
“罢了,你也是年轻,骆大人念你被人误导,误入歧途,特地给了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说罢鳌拜从袖口里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保荣。
“这是一份悔过书,你誊抄一遍,签字画押,认个错这事儿就过去了,以后在家要好好反省,不要再看那些不良书籍。也不要再和这些有不良思想的反贼往来。”鳌拜嘱咐道。
保荣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把那张纸接了过来,冲着鳌拜叩了三个响头说道:“多谢三叔救我,多谢三叔救我。”
就在鳌拜救他侄子保荣的时候,与鳌拜同为议政大臣的赫舍里·索尼也来到了诏狱里,规劝着他的侄子赫舍里·武哈纳。
“你说你好好的书不读,福不享,偏偏要参加什么‘同学会’你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索尼站在牢门外,看着在牢房里正襟危坐,在桌子前奋笔疾书的武哈纳质问道。
武哈纳又写了几笔,随后缓缓站起身问道:“二叔,你可曾想过一个人人能吃饱饭,人人有衣穿,病了有医治,孩子们都有学上,百姓都有房住的大清?”
索尼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恐怕就算尧舜禹汤在世都做不到这些吧。”
“对,大清做不到这些。”武哈纳肯定道。
“就因为大清做不到,你就要参加那个什么狗屁‘同学会’造反吗?难道同学会就能做到吗?”索尼反问道。
武哈纳用十分坚定的语调说道:“二叔,我参加同学会不叫造反。我做的事叫革命。
我坚信,在同学会的带领下,天下的百姓一定能过上,人人能吃饱饭,人人有衣穿,病了有医治,孩子们有学上,所有人都有房子住的生活。
而且我坚信我们的革命之路一定会成功,也一定能成功。”
索尼冷笑了一声说道:“哼,你别整那些有的没的。像你这样异想天开的人我见得多了,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你呀,赶紧把那悔过书誊抄一遍再签字画押,然后跟我回家。
从此以后,你也别在出来了。就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作作画,当好你的快活公。”
武哈纳叹了口气说道:“二叔,如果我想要那样的生活,我就不会选择加入同学会闹革命这条路了。在我选择加入同学会时,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如果我的死,能帮助天下千千万的百姓,能唤醒高高在上的帝王,能给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的伟大革命助一把力,我死而无憾。”
说罢武哈纳拿起桌上自己写好的那张纸递给了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