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景王返日(1 / 2)

工器二十年霜降,景王朱载錤的「火德贰号」蒸汽船泊进神户港,烟囱喷出的白雾与富士山的秋岚在防铅玻璃上凝成工禾纹冰花。和子内亲王倚着码头的铅玻璃护栏,目送丈夫抱着刚满两岁的朱工正走下舷梯。幼儿襁褓绣着南京工器祠的锚链纹与京都雷神祠的樱花纹,腕间迷你验铅石在安检门后发出清亮鸣响——这是母亲和子特意为他调制的十五赫兹共振频率。

「从南京到神户,这孩子的验铅石竟一刻没停过。」景王摘下工器雷神面具,露出与朱工正相似的眉骨轮廓,面具内侧的橡胶共鸣腔还残留着南京蒸汽钟的余韵。

和子的防铅和服袖口簌簌作响,铅玻璃珠随她俯身接过儿子的动作折射出细碎虹光:「工正的验铅石比你我当年的助听器灵敏三倍。」她指尖划过幼儿襁褓边缘,那里绣着极小的「和唐工器」徽记,与景王甲胄上的工禾纹锚链暗合。

穿过江户町的声纹门禁时,巧太妃注意到门楣砖雕里的铜丝微微颤动——那是和子改良的「地脉听觉」装置,能通过地面振动捕捉五公里内的异常脚步。三年前马六甲送来的「海豚音哨」频率,正从街角匠人屋的防铅护腕中流出,与富士山信标塔的十五赫兹形成跨海共振。

浅间神社的地脉殿内,朱工子倚着廊柱,指尖轻触柱上的声纹盲文——那是父亲景王为她特制的「地脉日记」,每日用不同硬度的橡胶膜记录矿脉波动。尽管目不能视,辅助感知装置的橡胶膜却随蒸汽船靠港的轰鸣轻颤,让她「看」见祖母巧太妃的身影。

「南洋的磷矿粉到港了。」景王展开马六甲送来的工器通宝样币,火漆印的锚樱纹在铅玻璃灯台下显影为双重声波曲线,「长公主说,沈工改良的共鸣腔能让富士山震波传遍赤道。」

和子将朱工正放在膝头,展开触感地图:「工正瞧,这里是父亲镇守的富士山,这里是姑母长公主的马六甲。」凸起的工禾纹在幼儿掌心起伏,忽然抓住地图边缘的樱花纹——那是母亲和子亲手绣上的东瀛印记。

黄昏的工器义冢,三百座工禾纹石碑在秋风中肃立。朱工子的指尖抚过松本清张的碑面,辅助感知装置捕捉到微弱的十五赫兹余震——那是三年前佐渡金山排铅配方的频率。景王望着远处萨摩商船,船身裂纹声纹与和子和服上的铅玻璃珠遥相呼应:「载垕兄长用萨摩蓝换威尼斯玻璃匠,却把佛郎机人引到了甲斐金矿。」

「神户港的硫化术加了南洋咖啡渣炭。」巧太妃从袖中取出油纸包,递给正在调试助听器的和子,「沈器说防铅效率能再提一成。」她望向朱工子摸索碑刻的背影,想起三年前马六甲来信:「工子的声纹盲文,或许能解开佛郎机瓷器里的铅毒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