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学三食堂里热闹非凡,包子、馒头和稀饭的香气扑鼻而来,嘈杂的说话声和餐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裴瑜端着搪瓷碗,坐在长条桌旁,边吃包子,边听同座的几个学生热火朝天地八卦昨晚的事情,听了没几句就对此失去了兴趣。
她脑子里想的是待会儿冬令营开幕式的事情,还有她早就心心念念的山海关汽水。
穿越前,她就在网上刷到过八零年代华国八大汽水品牌的传说:燕京的北冰洋、京海的正广和、津沽的山海关、奉天的八王寺、琴岛的崂山、江城的滨江、羊城的亚洲、渝州的天府可乐。
尤其是津沽的山海关汽水,是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大婚时的指定饮料,据有关史料记载:
“前一天从六国饭店(后改称燕京饭店)订的牛奶蛋糕、面包、奶油布丁、沙丁鱼、牛肉、鸡肉、鸭肉等摆满圆桌,法国香槟酒、五星啤酒、山海关汽水杯盏交错……”
皇室指定的汽水该有多好喝哇!
作为一个冰镇汽水的忠实爱好者,她到了1986年的津沽,不尝一瓶山海关汽水怎么行?
吃完早饭,裴瑜暂时和何欣怡告别,然后裹着厚实的棉袄,戴着毛线手套,踏着晨霜去径直走向南开大学的小卖铺。
小卖铺不大,木头柜台上摆满了零食、汽水和日用品,墙上还贴着几张泛黄的宣传画,写着“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之类的标语。
她一眼就看到了柜台后面的玻璃瓶汽水,瓶身上“山海关”三个字格外显眼,旁边还有“橘子味”“葡萄味”的小标签。
“同志,麻烦拿一瓶橘子味的山海关汽水。”裴瑜指着柜台上的汽水说道。
柜台后面的阿姨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她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脸上带着和善的笑,麻利地从柜台里拿出一瓶橘子味汽水,边递给她边说:
“好嘞,小闺女。听你这口音,南边儿来的吧?这山海关汽水儿可是咱津沽的招牌,倍儿好喝,喝了保准你还想再来一瓶。四毛钱一瓶,拿好了您呐。”
“是的阿姨,我刚从京海那边过来。”裴瑜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和一些硬币,仔细数了数递过去。
阿姨一抬眼,看见裴瑜胸前的徽章,金色的徽章亮闪闪的,上面写着“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几个字,她忍不住多看了两下,然后笑着竖起大拇指:
“你是参加那个啥……全国数学比赛的吧?真能耐!我们这帮老家伙,数学整个一脑袋浆糊,算个账都脑仁儿疼。你能来咱这儿比赛,脑瓜子绝对好使,将来一准儿有大出息。老张,赶紧过来瞅瞅,这小闺女是来咱这儿参加全国大赛的。”
旁边一个正在整理货架的大叔也凑过来,笑呵呵地附和:
“哎呦我滴妈,这可太能耐了!能上大学那就是人尖儿啊,更甭说全国比赛了。我们家那倒霉孩子,数学能及格就烧高香了,瞅见你们这些尖子生,啧啧,我真是佩服。”
裴瑜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谢谢阿姨,谢谢叔叔,你们别夸我了,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阿姨摆摆手,笑得更开心:“嗨,甭跟这儿客气。咱虽然数学不灵光,可最待见你们这些文化人儿,特别是像你这样脑瓜儿好使的。赶明儿考个北大清华,进个好单位,小日子过得美美的,咱瞅着都跟着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