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瑜得奖的消息传回京海一中,整个学校都沸腾起来了。
校门口,几个本地记者围成一圈,拿着笔记本,扛着相机,翘首以盼地等着裴瑜回校,顺便寻机采访裴瑜的同学们。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故事非常适合数学。
记者们急切地等待着裴瑜的回音,只要她接受采访,那篇文章便能立刻见报。
京海市火车站。
曲校长、数学老师、裴瑜的家人、各大报纸的记者等人,站在接站的人群后,像是几个普通人似的,等待着抵达的人流。
曲校长双手背在身后,脸上虽是严肃,但眼角却藏不住笑意。他低声对旁边的数学老师说:“老王啊,裴瑜这孩子,真给咱们学校长脸了!全国奥数金牌,啧啧,今年咱们学校大概率又要多个国家队成员喽。”
数学老师闻言点点头:“校长,您说的是。裴瑜这孩子,一下子突然就开窍了,平时在课堂上我讲的东西,她听一遍就懂,课后还自己钻研那些竞赛题。不过话说回来,今天这人可真多,咱可别跟丢了人。”
曲母站在两人旁边,双手紧紧攥在一起,眼神焦急地盯着出站口,此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的瑜儿怎么还不出来哟!这火车怎么还不来?她爸,你倒是说句话啊,咱闺女拿了金牌回来,怎么还不见影儿呢?”
曲父劝慰道:“你急什么啊,火车不还没到站嘛。咱闺女那么聪明,怎么可能走丢?再说了,老师带着呢,指定没事儿。”
后面的记者忍不住插话,笑着说:“阿姨,您可真是好福气!您闺女这回可是全国冠军,咱报纸都准备好了标题,就叫《天才少女的全国奥数之路》。等她回来,您可得让她跟咱多说几句,咱好写篇大文章,让全京海人都知道您家出了个大才女!”
曲母一听这话,立马眉开眼笑。
京海火车站是京海市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站前广场宽阔而杂乱,火车站的候车室更是人满为患,出站通道位于候车室一侧,是一条宽敞却拥挤的走廊,两旁是用铁栏杆隔开的人行道。
出站通道尽头是几个老旧的检票口,工作人员穿着深蓝色的制服,戴着大檐帽,拿着票夹子站在那里,大声吆喝:“票拿好,别挤,排队出站!”
每当有列车到站,通道里就会涌出一大波人,像是开闸的洪水般,带着行李、喊着口号、互相推搡着往前冲。
记者们紧紧跟在裴瑜的家人身后,个个神情紧张,生怕跟丢了人,错过采访机会。
又是一大波人从出站口涌了出来,像是开闸的洪水般冲散了原本就拥挤的人群。
这波旅客中,有提着竹编篮子的老太太,篮子里装满了土鸡蛋和自家种的蔬菜,边走边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被人挤坏了;有扛着大包小包的中年汉子,包袱里塞满了被褥和锅碗瓢盆,脸上满是风尘仆仆的疲惫,嘴里还叼着根廉价的卷烟,吐着白雾;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背上扛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两个麻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么大件的东西扛上来的。
华国人对这种火车站的混乱场面早已司空见惯。曲校长等人也没有多看,他们眼神专注地扫视着出站的人群,关注的是老师带着学生的组合,至少不会背着二八的自行车。
上百个人的队伍,来的快,也去的快,就在这波人快要散尽的时候,裴母才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影子:“瑜儿,瑜儿!你快看,那是咱闺女。咱闺女拿金牌回来了!”
裴母恨不得跳到100米高,用京海话宣布自己找到了裴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