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怡看得更认真一些,心想:「链式法则?只是这个吗?我们平时竞赛题里经常用到的啊。不过等等……这不太一样。她的推导方向好像是反着来的?从结果往回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王老师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对链式法则的敏感度更强。
他看得出来,如果说链式法则就像找出“盐放多”对“炒糊”的影响有多大,再追溯到“手抖了”对“盐放多”的影响,那么裴瑜在纸上写的这些,更像是从结果倒推原因,先知道了“炒糊”的结果,再去倒推是因为“盐放多了”还是因为“火候太大”。
只不过王老师也不理解,为什么裴瑜要这样去应用链式法则。
就在这时,裴瑜写完了手上的一页纸,终于停下笔来喃喃自语:“原来这就是反向传播技术啊。”
王老师离得近,听到了,忍不住问:“裴瑜同学,你说的反向传播技术是什么?”
裴瑜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王老师已经站在了她的身后,手上还抓着一张她用过的草稿纸。
王老师身后还围着何欣怡和蔡彬两个人,他们刚才都在围观她学习。
“咳咳,这个……这是我在今年的《自然》杂志上看到的。”裴瑜想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自然》?你是说国外的那个《Nature》?”
“是的,王老师。”
“哦?裴瑜同学,你是在哪篇文章里看到的,作者是谁?我回去后也去找找看。”王老师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了。
“论文名字是《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by back-propagating errors》,作者有三个,是david Rumelhart、hinton与 Ronald williams合着的。”
她还没说完的是,在2024年底,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hinton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这个预言家就没必要当了。
裴瑜用英文说了一遍论文标题和作者名字,她达到母语水平的英伦口音,让英语不好的何欣怡产生了崇拜的情绪,也让英语成绩一般的蔡彬稍微放下了对关系户的成见,对裴瑜有些刮目相看。
说起反向传播技术,王老师还不清楚这是什么,不过说起《Nature》这本杂志,他就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
在八零年代的现在,还有马上要来的九零年代,能在《Nature》、《Science》、《cell》这种国际顶级期刊上发篇文章,在国内绝对是大神级别的存在。
要是有人的本科毕业论文就能登上《Nature》杂志,那更是即将走上人生巅峰了,未来当个学部委员或者中科院院士那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到了千禧年以后,要是还能在《Nature》、《Science》、《cell》上发文章,那至少也是个长江学者起步。各大高校和研究所肯定抢破头要人,燕京、京海200平的学区房直接送,全家户口包解决,老婆工作随便安排,基本就是想要什么都好说。
一听裴瑜纸上的这些东西来自于大名鼎鼎的《Nature》,王老师肃然起敬,看得更认真了,把掉在地上的那张纸还给裴瑜后,还和她要来了其他的草稿纸看。
蔡彬站在一旁暗自庆幸,还好他刚才没有多嘴什么,不然可就要丢人现眼了。
何欣怡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心想那么漂亮的女孩子果然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