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武官是军中的裨将,最大的文官是五品官员。
昨日见到的秦良玉刷新了纪录,是他见过最大的诰命夫人。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见到比这个更大的官了。
“孩子军户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子。
军户的待遇非常差,现在更差,好多人都在逃,我听说有的逃往了辽东.....”
“我完亲的时候已经不小了,我这算是幸运的。
有的连媳妇都娶不上,等过了那个年纪,媒人都不会多看你一眼。”
“所以,好好读书,如果明年的年景还如今年这般不景气,咱们就回西安去,那里有地....”
这是余员外第一次跟余令讲他的过往。
余令也是头一次知道自己的大伯竟然是从军伍里退下来的。
三个人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里朝着“十王府”出发。
“十王府”,是明朝皇子就藩前集体居住的地方。
景色好,干净,仆役众多,档次算是高档休憩场所。
(ps:订正一下,明朝没有贤良寺,这个由来是清朝开始的,现在没了,王府井这个地方当初就是的。)
十王府这地方也不是随便一个回京官员就能住的地方。
得看你是多大的官,如果是五品以下,就得自己找。
因为里面住着的是权贵,所以守卫很森严。
余令等人就被拦住了,说破了嘴皮子两个看大门的就是油盐不进。
余伯拿钱了,钱收了,依旧不让进。
“孩儿,走吧,人家秦将军说不定就是客气一下!”
余令一听大伯这么说也觉得有理。
那么大的官,见自己这个屁都不是小孩,怎么想都觉得有点梦幻。
说不定还真的就是客气一下。
余令认命了,扭头冲着护卫说:
“不进了,把钱给我!”
护卫不干了,没想到这小屁孩竟然要把钱要回去。
到手的钱他们怎么会还,说什么都不愿意还回去。
余令也不怕他们,继续伸手要钱。
王秀才说了,这些人其实都不是官,连胥吏都算不上。
他们其实就是执行徭役的百姓,免费给王朝服务的人员。
用余令的理解就是——保安。
夏收的时候征收钱粮是里甲役的任务。
里甲户还要出人协助朝廷抓捕逃犯、逃兵。
还要负责招待赴任的官员,供应他们吃穿用度。
这个过程,朝廷是不用出一分钱的。
除此之外还有给地方官员抬轿子的,看守各衙门大门的、看仓库的、看大牢的等。
但这些力役要做的事情。
最累的就是驿传役和民壮役。
一个负责送信,一跑就是几百里路,另一个就是民壮役,补充卫所兵力的不足。
(ps:民壮役这个政策是土木堡之后出来的。)
像修理河道、铺路、修城墙这些就是杂役了。
这些劳役是每个百姓身上都有,也可不干。
不干就跟前不久的铺路一样。
出钱就行。
一个户二两银子,那狗日的要了三两,还搭了一匹布。
一想到闷闷的钱少了一两,余令觉得心肝都在疼。
(ps:明朝的徭役分为里甲正役和杂役,其中杂役又可以分为均徭役、民壮役、驿传役和其他一些随时差遣的杂役,大一统王朝中,明朝的百姓负担应该最重的。)
因为知道这些,所以余令不怕他们。
这些人就是来免费干活的,说保安还抬了一手,就是一群临时工而已。
这边的吵闹引来了里面的人。
见出来的人模样不善,鼻孔看人的盯着自己,余令掏出银豆子,规规矩矩道:
“受贵人之邀!”
.......
人走了,片刻之后出来一个女子,打量了余令一眼,笑道:
“令哥是吧,娘刚才还跟我说了你,跟我走吧!”
余令笑了,扭头对着两护卫直接道:
“钱给我!”
这一次,两护卫一点都不犹豫,直接掏钱。
以为碰到的是跟自己一样打杂的,结果却是官员的客人。
这惹不起。
“真是的,给你钱是想让你通报一下,你拿了钱纹丝不动,哪有这般赚钱的道理,站着就把钱挣了?”
走在前带路的女子闻言脚步一顿,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只觉得这孩子说话怎么老气横秋的像个教书的先生。
进了十王府,余令的眼睛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方。
不能说太豪华,只能说每一个点都是美的恰到自然。
一墙之隔的外面是烂泥路,这里却是韵味十足的青苔石板。
余令只觉得这时候的自己才是来到了心里想的那个大明。
“令哥来了!”
见是秦良玉主动跟自己说话,余令赶紧行礼,弯腰,作揖,连称不敢。
刚才带余令进来的那个女子忽然在身后轻声道:
“令哥,娘是四品诰命妇人,按礼你应该跪下行礼的!”
余令愣住了,秦良玉看了余令一眼,笑道:
“春水算了,小孩子不懂礼!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讨厌下跪礼。
男儿的膝盖真有黄金,软了,就再也直不起来了!”
望着春水退去,秦良玉看着牵着妹妹的余令道:“吃了么?”
“没吃!”
秦良玉又笑了,扭头对着身边的人说:
“去,让那边多准备一份,记着,清淡些的,每个孩子多加一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