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妍被呛了很生气,但也拿她没办法。
总不能当着大队长的面吵架,但心里却是将肖青予记在了小本本上的。
下乡知青想要回城很难,她家里虽然有些势力,但在这风口浪尖上,也不好做的太过。
来之前,她妈妈就说过,接下来的两三年里,钱票不会缺,但她必须留在乡下。
两三年中,她不信没有机会收拾肖青予。
哼!还没有人得罪了她徐妍,还能全身而退的!
肖青予:????
这就得罪了?
20分钟后,几人再次启程。
这回,没有再休息,直接回的村。
刚进村,入眼的就是一块块水稻田,现在正是抽穗的时候,看起来十分喜人。
可能是正赶上上午放工,村民们三三两两的,在路上走着。看见几个新面孔,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队长,这是又来新知青了?”一个婶子搭腔。
“嗯。”刘增福点点头,并没有说太多。
其他人看见大队长的表情,也没有再问。只是前前后后的打量着一行人。
虽然之前的知青,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怎么好,但是有新面孔,大家还是止不住的好奇。
“又来了这么多知青,这下知青点又好热闹了。”
“谁说不是呢!不过这次来的知青,无论男女,长的都不错啊。”
“那更完了,村里也要热闹起来了。”
“那倒是,哈哈哈哈。”
两个妇女凑在一起小声蛐蛐着,时不时还传来一阵笑声。
肖青予耳力好,将她们的谈话听了个全。
看来这些知青在村里搞出不少事儿啊,不然人家也不能是这副看好戏的德行。
刘增福没有逗留,甚至还加快了速度,一直将牛车赶到知青点才停下。
此时的知青点也很热闹,知青们都在井边一边清洗自己一边聊着闲话,厨房正烧着火在做饭。
“张知青!张知青在吗?”
牛车停下,刘增福冲着知青点里面喊。
“唉,大队长我来了。”
一个男声传来,然后从大门走出来一个年轻男人,朴实的国字脸,是这个年代人们喜欢的相貌,看起来憨憨的。
“这是新来的知青,你给安排下。”
刘增福说完,转身就要走。
“大队长等一下!”张学文及时拉住刘增福的胳膊。生怕小老头说完就跑,跟前几次一样不负责任。
“大队长,你也知道,我们一共就两个房间,一个房间能睡下6个人,现有的男知青5人,小张知青自己盖了房子,空出一个铺位,也就是剩下2个位置,可是今天却来了4人,这根本住不开啊。”
刘增福也有些犯愁。
他何尝不知道住不开,但村里就这么个情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钱,他怎么盖房子?
“先挤一挤吧,以后再说。会给你们想办法的。”
“大队长,你要是说多一个人,挤挤就挤挤吧,现在是多了两个人,再挤根本就睡不好觉,休息不好,上工也没力气啊大队长。”
这时,里面的知青也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