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许久,皇帝终于返回,他的脸色依旧阴沉,脚步沉重地回到主位坐下。众人皆不敢出声,整个庆典现场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呼吸声。
皇帝扫视了一眼台下众人,缓缓开口道:“刚刚得知,边疆有一小股敌军犯境,虽目前已被击退,但此事绝不能掉以轻心。”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陛下,边疆防御向来稳固,怎会突然有敌军犯境?”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问道。
皇帝冷哼一声:“哼,朕也正欲彻查此事。这其中是否有内奸作祟,亦或是我方防御出现疏漏,都需一探究竟。”
大皇子李启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愿领兵前往边疆,驻守防御,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皇帝看着李启,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但仍有些犹豫:“启儿,你有此心固然可嘉,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边疆局势复杂,朕不能轻易让你涉险。”
二皇子李显眼珠一转,也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当务之急是查明敌军犯境的原因,儿臣愿协助父皇彻查此事,定能揪出背后主谋。”皇帝微微点头:“显儿,此事确实至关重要,你可会同刑部、兵部一同彻查,务必查清真相。”
三皇子李烨见状,不甘示弱地说:“父皇,儿臣虽不擅行军打仗,但愿意在后方为边疆战事筹备粮草、调配物资,全力支持前线作战。”皇帝面露欣慰之色:“烨儿,后勤保障同样关键,朕便将此事交予你,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公主们在一旁听着,心中也满是担忧。大公主李玉轻声说道:“父皇,战事一起,受苦的终究是百姓,还望父皇能尽快平息战乱,保我朝太平。”皇帝看着李玉,眼神柔和了几分:“玉儿放心,朕定会妥善处理。”
此时,一位使节站出来说道:“陛下,值此之际,还望贵国能迅速稳定局势,以免影响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皇帝拱手回礼:“使节放心,朕自会处理好此事,也多谢贵国关心。”
经过一番商议,皇帝决定暂时搁置庆典,即刻召集朝中重臣到御书房商议边疆战事。众人纷纷起身,随着皇帝前往御书房,原本热闹的庆典现场瞬间变得冷清下来。
在御书房中,大臣们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皇帝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看着面前的边疆地图,说道:“诸位爱卿,此次敌军犯境,虽规模不大,但却敲响了警钟。大家有何良策,尽管说来。”
兵部尚书率先发言:“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加强边疆防御,增派兵力驻守。同时,要对周边小国进行严密监视,以防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吏部尚书也说道:“陛下,选拔优秀将领前往边疆统领军队至关重要,只有将领得力,方能稳定军心,击退敌军。”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诸位所言极是。只是增派兵力就需调配粮草,此事还需户部与兵部协同商议。至于选拔将领,吏部需尽快推荐合适人选。”
众人纷纷领命。这时,一直沉默的丞相缓缓开口:“陛下,老臣以为,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外交手段。可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表明我国立场,同时探查是否有他国暗中支持此次敌军犯境。”
皇帝沉思片刻后说道:“丞相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礼部负责,挑选能言善辩之士出使各国。另外,彻查内奸一事也刻不容缓,李显,你需尽快查明真相,不得有任何疏漏。”
二皇子李显赶忙躬身应道:“儿臣遵旨,定不辜负父皇所托。”
商议至深夜,各项事宜终于初步定下。皇帝疲惫地挥挥手,让大臣们退下。众人纷纷行礼告退,心中都明白,此次边疆战事将是对大朝的一次严峻考验,而他们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皇子们回到各自府邸后,都陷入了沉思。大皇子李启深知,若能在此次边疆战事中有所作为,必将在皇位争夺中占据更大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组建一支精锐之师,在边疆立下战功。
二皇子李显则在盘算着如何利用此次彻查内奸的机会,排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势力。他唤来心腹谋士,商议着从何处入手调查,以及如何将此事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引导。
三皇子李烨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粮草调配关乎战事成败,若能做好此事,同样能赢得父皇的青睐。他立刻召集府中负责后勤事务的幕僚,商讨制定详细的粮草筹备与调配计划。
而公主们在各自宫殿中,虽无法直接参与战事,但心中都为国家和百姓担忧。大公主李玉和二公主李悦商量着,是否可以组织宫中女眷为边疆将士们缝制衣物,以表心意。三公主李瑶则决定在宫中为将士们祈福,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四公主李婉也在想着,或许可以写一些鼓舞士气的诗词,让人送到边疆。
整个皇宫和朝廷都因边疆战事的突发而迅速运转起来,每个人都在为应对这场危机而忙碌着,而这场战事的发展,也将深刻影响着宫廷的格局和众人的命运。
尽管边疆战事的阴影笼罩着皇宫,但皇子公主们此前精心准备的献礼,在众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依旧深刻。在御书房商议完战事策略的次日清晨,皇宫内的氛围依旧凝重,然而,关于皇子公主们献礼的讨论,却在宫女太监们的低声交谈中悄然蔓延。
“你瞧见了没,大皇子那副盔甲,上头的宝石在阳光下亮得晃眼,听说工艺也是极其复杂的,定是花了不少心思。”一个小太监一边清扫着庭院,一边跟身旁的同伴说道。
“那可不,二皇子的诗词朗诵也不差呀,那些个才子念得抑扬顿挫,我虽不太懂诗词,可听着也觉得豪情满怀呢。”同伴回应道。
而在后宫之中,妃嫔们也聚在一起谈论着。贤妃轻轻抿了口茶,笑着对身旁的德妃说:“这次皇子公主们的献礼,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咱们的公主们也是心灵手巧,瞧瞧那刺绣屏风,还有三公主的舞蹈,真是美不胜收。”
德妃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只是这边疆突然出事,也不知会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皇上如今心思都在战事上,也不知还会不会想起孩子们的这份心意。”
与此同时,在朝堂之上,大臣们在汇报完边疆军情后,也有人提及了皇子公主们的献礼。“陛下,前几日庆典上,皇子公主们的献礼足见他们对陛下的孝心以及各自的才华,实乃我朝之幸事。只是当下边疆战事吃紧,还望陛下保重龙体,统筹全局。”一位老臣恭敬地说道。
皇帝微微叹气:“朕自然明白。只是这战事一起,诸多事务都需重新考量。皇子公主们既有这份心意,待战事平息,朕自会好好嘉奖他们。当务之急,还是要确保边疆安稳,百姓安康。”
然而,就在众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边疆战事与皇子公主献礼的余波时,又一件意外之事悄然发生。负责调查敌军犯境背后是否有内奸的二皇子李显,在经过一番明察暗访后,得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线索。这些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朝堂中的一位重臣,但此人位高权重,且在朝中根基深厚,轻易动不得。
李显在自己的府邸中,眉头紧锁,看着手中的密信,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若贸然将此事上报父皇,稍有不慎,不仅扳不倒对方,还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但若是隐瞒不报,又恐错失这个在父皇面前立功的绝佳机会。
“殿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若真的是那位大人,咱们可得小心行事。”李显的心腹谋士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显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本皇子自然明白。只是这等机会难得,若能借此铲除这颗朝堂毒瘤,父皇定会对本皇子刮目相看。你再去收集些确凿的证据,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在另一边,公主们并未因战事而停下表达心意的脚步。大公主李玉和二公主李悦召集了宫中的女眷,在后宫的一处偏殿中,开始为边疆将士们缝制衣物。
“姐妹们,咱们虽不能像男儿们一样奔赴战场,但为将士们缝制些衣物,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李玉微笑着对在场的女眷们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拿起针线开始忙碌起来。三公主李瑶则在宫中的佛堂内,虔诚地为将士们祈福。她手持念珠,闭目诵经,希望佛祖能保佑边疆战事顺利,将士们平安归来。
四公主李婉坐在自己的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景色,思绪万千。她已经写好了几首鼓舞士气的诗词,可心中却有些犹豫,不知该如何将这些诗词送到边疆将士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