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训练自己,即使在考场那样充满潜在干扰的环境下,也能瞬间进入绝对专注的状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新手机始终保持着安静。
苏沐晴那边还没有消息。
林辰星也不着急。
他知道,苏沐晴需要时间。
而他自己,则需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继续打磨自己的“武器”。
傍晚时分。
手机终于震动了。
是苏沐晴发来的短信。
内容很短,只有一个加密的文件链接,和一句话。
“我尽力了,只有这些。
阅卷组长是市一中的李副校长,英语是实验中学的王特级。
别的你自己看。
看完立刻删掉。”
林辰星立刻点开链接。
幸好这招待所虽然破旧,但还提供了勉强能用的无线网络。
文件不大,很快下载完毕。
他没有立刻打开。
他先将短信彻底删除。
然后,他走到窗边,仔细观察了一下外面的环境。
确认没有异常。
最后,他才回到桌前,点开了那个加密文件。
里面是几个文档和扫描件。
第一个文档,是这次摸底测试的组织方案概要,强调了纪律和保密性,但没有涉及具体题目信息。
第二个文档,是初步拟定的监考人员名单,果然看到了市教育局的领导名字。
第三个和第四个文档,才是关键。
分别是语文阅卷组长李副校长和英语阅卷组长王特级教师的一些公开资料。
包括他们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主导的教研课题,甚至还有几次公开课的讲稿。
苏沐晴的能力,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些看似公开的资料,普通学生根本不会去关注,更别说系统整理了。
林辰星立刻投入到分析中。
他没有像普通学生那样去研读论文内容。
他关注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
李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文风偏向厚重、家国情怀,引经据典,重视文章的立意和格局。
他发表的文章里,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那些过于“新潮”或者“小我”的表达似乎不太感冒。
王特级教师,英语教学专家,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清晰度。
她的讲稿里,反复提到写作要“言之有物”,避免空洞的抒情和模板化的套路,对句式变换和词汇的精准运用要求极高。
林辰星将这些关键信息,用不同颜色的笔,快速标注在草稿纸上。
大脑飞速运转,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两个清晰的人物画像。
他开始模拟。
如果他是李副校长,看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会给高分?
如果他是王特级教师,会更欣赏什么样的英语表达?
仅仅知道这些还不够。
他还需要更具体的“弹药”。
他打开电脑,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这两个人可能接触到的,但又相对冷门的素材。
李副校长喜欢的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典故。
王特级教师可能欣赏的,某个不常用的高级句式或者地道表达。
他仿似一个潜入敌人后方的侦察兵,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搜寻着能够一击制胜的“情报”。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深夜。
房间里,草稿纸已经铺满了桌子和部分地面。
上面写满了各种分析、关键词和备选素材。
林辰星的眼睛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感觉自己仿似抓住了一丝脉络。
距离测试还有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