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分道扬镳(1 / 2)

分道扬镳

在周国绝大多数的凡人百姓眼里,三个月前的那一场动乱,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p>

不过是皇帝老儿换了一个人做而已。</p></p>

唯一的好处就是,随着新帝登基,虽然没大赦天下,但也做了免税和平粮价的举措。</p></p>

这足够让周国百姓对这位新帝充满好感,并真心的崇敬。</p></p>

没错,距离秦王登基,已经过了三个多月。</p></p>

现在,该称秦王为天子了。</p></p>

朝堂之上,也随着新帝登基而暗流涌动。</p></p>

五十岁的皇帝,在壮年的尾巴,却有一位十二岁的宰相。</p></p>

虽说这位少年宰相能力之强,堪称武侯在世,但也正是因此,难免让诸多大臣心头揣揣。</p></p>

而且,新天子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女儿,可即便是这位女儿,在天子登基的时候都没有出现。</p></p>

于是乎,一道道请皇帝选妃的折子,雪花一般的飞进了太极殿。</p></p>

天子虽说觉得有些突兀,但也确实该认真考虑这件事,毕竟,天子无嗣,法统不稳,这是常理。</p></p>

最后在宰相的建议下,选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只在京都选妃,三人。</p></p>

一时间,所有的朱紫大臣,公侯贵胄,都在默默的准备着。</p></p>

不过这些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跟姜临的关系不大。</p></p>

上清观内。</p></p>

十月的天气已经不能说是凉爽,而是逐渐的起了冷意。</p></p>

虽说修行者寒暑无碍,但姜临还是披上了那件黑色的大氅。</p></p>

站在老君殿前的台阶上,姜临抬头看着广场边缘那叶子已经有些枯黄的柳树。</p></p>

柳者,柔也,本身无形,风何形,柳便何形。</p></p>

暗合老子无为之道,放在这里,算是相得益彰。</p></p>

姜临静静的看着。</p></p>

“叽叽?”</p></p>

肩头之上,小青鸾梳理着羽毛,时不时的抬头叫一声。</p></p>

叫声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单纯的哼唧。</p></p>

小家伙很享受这难得的清静。</p></p>

因为刘云秀,妙清和周柔,这几个月都忙着炼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p></p>

刘云秀做主导,妙清打边鼓,而周柔虽没有修为在身,但心思细,做查漏补缺的活。</p></p>

三女加在一块,虽说只有短短三个月,但还真让她们搞出了一些火候。</p></p>

姜临抬起手,看着手中那一枚花生米大小的金丹。</p></p>

虽然依旧有些坑洼,但相比当初闺阁之上的丹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p></p>

而上清观祖传的丹炉,轻易也不会炸。</p></p>

“咯嘣咯嘣……”</p></p>

姜临把金丹扔进口中,嚼豆子一般吃着。</p></p>

不愧是老君传下的丹法,下限之高,简直无与伦比。</p></p>

即便是在三个毫无经验的小女娃娃手里,炼出来的丹药,也仅有那么一丝丝细微的丹毒。</p></p>

这点丹毒,对于姜临来说,不过是一番打坐就能祛除的东西而已。</p></p>

剩下的,都是大补之物。</p></p>

可以说,这三个月来,三女炼制的绝大多数金丹,都进了姜临的嘴巴。</p></p>

姜临的亏空实在是有些厉害,三个月前那一场变动,姜临是真的拼了命去打的。</p></p>

如今,三个月的时间,在上清观大量宝药的耗费,以及三女不遗余力的“后勤产出”之下,除了本源还有一定的缺损之外,其他的已经完全恢复了过来。</p></p>

但却没有所谓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p>

修行也是要讲基本法的,若是每次都能够破而后立,那就不是修行者,而是赛亚人。</p></p>

“姜道友。”</p></p>

这时,一位中年道人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封封皮呈金色的信件。</p></p>

“天子来信,给长公主殿下的。”</p></p>

道人说着,将那信件递给了姜临,说道:“丹方重地,贫道不便进出,烦请道友转交了。”</p></p>

“劳烦李道兄,交给贫道就是。”</p></p>

姜临点点头,接过了那信件。</p></p>

目送中年道人离开之后,姜临转身走进了老君殿,对着老君爷爷的塑像三拜奉香之后,姜临脚下一拐,便进了老君殿的后堂。</p></p>

在这里,刚刚一进来,就感觉到了浓浓的火气和燥气。</p></p>

很显然,丹房的那三位,又开炉了。</p></p>

丹房之内。</p></p>

丈高的青铜丹炉前,刘云秀盘膝而坐,一道道的法诀不间断的打出,落在那丹炉之上。</p></p>

“文火。”</p></p>

刘云秀看了一眼丹炉内的情况,撒出三株灵须草。</p></p>

一旁负责催火的妙清闻言,立刻减弱法力灌注,丹炉内的火焰缓缓的缩小。</p></p>

而在二人稍远一些的地方,周柔捧着一个小本子,时不时的校对一下。</p></p>

虽然火力减弱了许多,但丹房之内依旧燥热。</p></p>

妙清还好,到底是道行深一些,已经有了寒暑不侵的修为。</p></p>

可刘云秀和周柔还没有到那个程度。</p></p>

尤其是身为纯粹凡人的周柔,衣衫非常的单薄。</p></p>

她背对着姜临,隐约之间,在那火光映衬之下,姜临能够看到轻纱之下,腰背之上的一线艳红。</p></p>

“咳咳。”</p></p>

姜临只一眼,便收回了目光,轻咳一声。</p></p>

闻听动静,刘云秀和妙清没有动作,周柔则收起了小本子,下意识的转身。</p></p>

待看到姜临之后,她脸上本就被火光暖出的绯红,似乎更加的浓郁了三分。</p></p>

“道长。”</p></p>

周柔福身行礼,问道:“道长怎么来了?”</p></p>

“皇宫来信。”</p></p>

姜临扬了扬手中的信件,让周柔眼睛一亮。</p></p>

“来的正好。”</p></p>

她翻了一下手里的小本子,说道:“这一门阳龙丹,若是能借一道天子气机融入炉中,丹成之时,还能多出三分气象。”</p></p>

说着,周柔接过那信件,看也不看,便随手扔进了丹炉之内。</p></p>

不过霎时间,火舌席卷,信件化作飞灰。</p></p>

一道淡薄无比的天子气机,缓缓的融入正在翻腾的丹液之中,让那原本淡金色的丹液,厚重了三分。</p></p>

姜临看到奇怪,问道:“不看看写的什么?”</p></p>

“有什么好看的?”</p></p>

周柔满不在乎的说道:“八成是与我解释他为什么纳妃,或许还夹着一些催我去皇宫的意思。”</p></p>

都说知子莫如父,现在却是知父莫如女。</p></p>

看来虽然成了天子,秦王那女儿奴的本质也没有变化。</p></p>

姜临笑着摇摇头,没有再打扰三人,转身离开了丹房。</p></p>

重新回到老君殿的正堂,姜临盘膝在了老君爷爷的神像前,开始今天的打坐。</p></p>

不过,他并没有在此修行天蓬法或者北帝法。</p></p>

在人家老君爷爷的地盘,修北极法门,多少有点不尊重的意思。</p></p>

所以姜临只是调息,通过入定,来安稳阳神,以阳神本身的先天纯阳,来填补本源缺损。</p></p>

这注定了是一个水磨功夫。</p></p>

姜临所修的法门,归根结底,是内丹法的底子,以观想法为辅。</p></p>

内丹法的核心要义,归根结底只有一条。</p></p>

人身之内有大药,外面采取枉徒劳。</p></p>

采人体大药,温养本源,反哺自身,辅以观想之法,进一步的强壮灵台。</p></p>

这一套流程,已经刻在了姜临的骨子里,就算不行真法,不过经脉,阳神也能够自发的运转。</p></p>

这一打坐,就是半天时光。</p></p>

时间到了中午,后堂突然传来了动静。</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