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堂中医馆的木质楼梯在傍晚时分泛着温润的光泽,苏怀瑾刚整理完李建军的白虎加人参汤医嘱,就听见楼梯传来拖沓的脚步声。穿格子衬衫的年轻男人扶着腰走进诊室,t恤上印着“代码即人生”的字样,腕部戴着的智能手环显示“胃肠蠕动频率低于正常30%”。
“苏医生,我每天吃完晚饭就胀得睡不着,”男人苦着脸递过病历,“吃了两周吗丁啉,排气多了但肚子还是鼓得像气球。”他叫陈宇,28岁,某互联网公司后端工程师,胃镜报告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阴性”。
苏怀瑾注意到陈宇眼睑浮肿,面色萎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水滑——典型的太阴脾虚湿困舌象。指尖搭上关脉,脉象缓滑无力,如同浑浊的河水流动不畅,符合《伤寒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的提纲证。
“每天几点吃晚饭?”她边问边打开电子病历系统,“是不是常吃外卖,爱喝冰奶茶?”“凌晨1点睡,早上10点起,”陈宇抓了抓乱蓬蓬的头发,“三餐全靠外卖,奶茶每天两杯,不然撑不住写代码。”
程野抱着胃肠动力检测报告进来,显示器上胃排空时间延长:“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建议继续用促胃肠动力药。”他调出脉象图,“缓脉主湿,滑脉主痰,关脉属脾胃,说明湿浊困阻中焦。”
“您的脉像秋天的溪水,水量不足还夹杂泥沙,”苏怀瑾解释,“脾主运化,您长期熬夜伤脾,生冷饮食助湿,就像发动机进了水,光踩油门没用,得先把水排干。”
陈宇掏出手机里的外卖订单:“我也知道不健康,可加班实在没时间做饭。”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订单显示,他近三个月外卖占比98%,生冷食物占比60%。“吗丁啉是治‘标’,”苏怀瑾指着处方笺,“您的‘本’在脾虚,得用香砂六君子丸,健脾祛湿,恢复脾胃动力。”
“中药能比西药快?”陈宇皱眉,“我明天还要赶项目上线呢。”苏怀瑾笑道:“您的胃肠就像被湿泥糊住的齿轮,西药是给齿轮上润滑油,中药是把湿泥挖掉。现在齿轮转不动,光上油只会越糊越紧。”
“香砂六君子丸加减,”苏怀瑾写下处方,“木香6g,用2015版药典煨制法;砂仁5g后下,白茯苓15g。”她特意注明,“配合电针中脘、足三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