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黄后下通腑实(1 / 2)

第104章 大黄后下通腑实

杭城的深秋带着刺骨的凉意,仁济堂的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与中药的混合气味。苏怀瑾刚结束儿科会诊,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就震动起来,胃肠外科的会诊通知跳出屏幕:70岁男性患者术后便秘五天,腹胀如鼓,西医建议灌肠,家属却坚持先请中医试试。

胃肠外科病房里,监护仪的滴答声中夹杂着患者的呻吟。老人蜷缩在床上,腹部膨隆如球,皱纹深刻的脸上满是痛苦。苏怀瑾掀开被子,触诊时手掌刚贴上腹部,老人就疼得皱眉:“大夫,涨得难受啊,感觉肚子里全是石头……”舌苔黄厚腻,根部焦黑,脉滑实有力,典型的阳明腑实证。

“脉象滑实,舌苔黄厚,这是胃肠实热积滞,得用大承气汤攻下。”苏怀瑾话音未落,一旁的西医李主任插话:“我们准备了灌肠液,中药起效慢,别耽误了病情。”老人的儿子却急忙摆手:“我爸怕灌肠,苏医生,您按中医来!”

煎药室送来的药液刚到,苏怀瑾凑近一闻,眉头紧锁:“这大黄是久煎的吧?”药师有些错愕:“按常规煎法,所有药一起煮了30分钟。”“错了!”苏怀瑾翻开随身携带的《伤寒论》,泛黄的书页停在大承气汤条目:“‘大黄四两,酒洗,后下’,原注说得清楚,后下才能取其性锐而速下。”

她当场演示正确煎法:先将枳实、厚朴投入砂锅,武火煎15分钟,待药香四溢,再加入大黄片:“大黄含蒽醌类成分,后下10分钟,蒽醌溶出率能达71%,久煎反而让鞣质析出,导致便秘。”实习生小张捧着hpLc图谱过来,后下组的蒽醌峰面积果然是久煎组的2.3倍,而鞣质含量不到五分之一。

“2019年我们医院做过临床研究,”苏怀瑾指着数据,“后下大黄的承气汤用于肠镜准备,肠道清洁度92%,和电解质散效果相当,还能保护肠黏膜。”李主任凑过来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煎煮时间这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