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苏怀瑾坐在办公室,看着显微镜下泽兰的dNA条形码图谱。想起陈大叔x线片上稀疏的骨痂,想起tS集团仓库里堆积的佩兰原料,她拿起电话打给中科院的老同学:“老张,我们得开发泽兰的dNA鉴别法,不能让这些黑心企业再用伪品坑人了。”电话那头,老同学爽快应下:“早该动手了,我这就安排团队提取地笋的特异性基因片段。”
凌晨一点,药监局传来消息:tS集团的原料供应商被查获,现场起获5吨未加工的佩兰,包装上竟印着“特级泽兰”。苏怀瑾看着执法照片里杂乱的野外采集现场,突然想起三年前母亲用过的“特效化瘀膏”——同样的薄荷味,同样的疗效不显,原来早在那时,她就该警惕这种基原造假。
秋分的月亮清冷如水,照在康复科的走廊上。苏怀瑾站在陈大叔的病床前,看着他熟睡的面容,想起他刚入院时的愤怒与焦虑。中医治病,药材基原就是第一道防线,连药都不对,谈何疗效?她轻轻替老人盖好被子,目光落在床头柜上的正品泽兰饮片上——茎方叶长,脉络清晰,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化瘀良药。
第二天清晨,苏怀瑾带着中科院团队走进实验室,开始泽兰dNA条形码的研发。窗外,秋分的阳光穿过云层,照亮了实验台上的试管,也照亮了她眼中的坚定。tS集团的基原造假案,终将成为中药材打假史上的典型案例,而她主导的dNA鉴别法,将为千万患者守住药材基原的最后一道关卡。
“苏医生,陈大叔的x线结果出来了!”护士的叫声打断思绪。接过报告,她看见骨痂生长明显,瘀血区域缩小了一半。陈大叔晃着消肿的小腿,笑得像个孩子:“苏医生,您说这泽兰是不是有灵性?知道我盼着能走路,就使劲儿化瘀。”
苏怀瑾笑了,指着窗外的中药园:“不是泽兰有灵性,是老祖宗的智慧有灵性。只要用对了药,药材自然会护着咱们老百姓。”转身时,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泽兰标本——这株普通的草本植物,承载的不仅是化瘀利水的功效,更是中医药传承千年的严谨与慈悲。
夜幕降临,苏怀瑾收到老同学的消息:“泽兰dNA条形码初步成型,能精准区分地笋与佩兰。”她望着办公桌上堆积的药材打假资料,知道这场与基原造假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但只要还有像陈大叔这样信任中医的患者,只要还有无数像泽兰一样默默治病的药材,她就会一直站在鉴别真伪的显微镜前,让每一味中药都对得起“本草”二字。
窗外,秋分的夜风带来阵阵桂香,混着正品泽兰淡淡的清苦。苏怀瑾打开新的病历本,写下:“泽兰之效,在乎基原;中医之信,在乎真伪。守好药材第一道关,便是守住患者康复的希望。”笔尖落下的瞬间,她仿佛看见无数患者踏着正品药材铺就的康复之路,走向更明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