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大食堂
三元大食堂</p>
农历十一月初三。</p></p>
小小十里营,开启基建模式。</p></p>
曾服务于砖窑的十数辆四不像拖拉机,往返于佛陀庙的砂石厂、水泥厂。</p></p>
排队等待拿货的菜贩子,抽空接了活儿,奔波在木材厂、钢材厂。</p></p>
另有众多驴车马车,排着长龙一般的队伍,搜刮附近的几座砖窑。</p></p>
而乡里的老少爷们,听闻只要干一天活,就可以吃大锅饭,甚至还有烟抽,纷纷扛起自家的铁锨、铁镐,兴高采烈的奔赴各个施工现场。</p></p>
或挖沟、平路、打夯……</p></p>
或筛沙、拌灰、灌浆……</p></p>
或卸车、搬砖、砌墙……</p></p>
乌泱泱的人头,热火朝天的景象,令西边高速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忍不住停车欣赏。</p></p>
“动起来,都动起来,咱这是要记工分的。”</p></p>
“一个工分1块钱,实习期间谁积累的工分多,谁优先入职!”</p></p>
昨天冲进小洋楼,率先拿出300块钱的汉子,已经成为三元农业第一位正式工。</p></p>
月薪600,缴纳五险一金,包吃包住,或选择食宿补贴300。</p></p>
而此时此刻,该汉子手里拎着小喇叭,背后插着一面写有‘巡’的旗帜,耀武扬威的带着两个实习生,游走在各个工地。</p></p>
“瞧瞧我,昨天第一個冲进去,今早就入职了。”</p></p>
“大当家说到做到,你们也一样!”</p></p>
遍地的老少爷们,看到希望,干的更卖力了。</p></p>
…</p></p>
小洋楼院子里。</p></p>
条凳方桌尚未撤走。</p></p>
18位村长,连同各村会计,每人一个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p></p>
“东乡村,1677亩,每亩10块钱,签五年合同,总计83850元。”</p></p>
“我们村有51位老头老太…”</p></p>
话音未落,与东乡村有矛盾的南乡村,立马跳出来,“放屁,公司说的是孤寡老弱,不是所有老头老太,你们村一共就6个五保户,3个孤儿,4个残疾人!”</p></p>
“五保户归五保户,有儿有女的老头老太,儿女不孝顺,不愿意赡养,我们也没办法!再说,你们村11个符合孤寡老弱,为啥写46个?”</p></p>
而另一边,同样有矛盾的小王村和大王庙,已经撸起袖子打起来。</p></p>
究其原因,无非是两个村子都不想要北边的1000亩荒地。</p></p>
毕竟谁要谁拿钱,1000亩x10元x5年,足足5万块。</p></p>
如果均摊到户,每家怎么也要拿一二百。</p></p>
作为村长,回去咋跟村民交代?所以,各村矛盾开始激化。</p></p>
“我掐死你!”</p></p>
“我也掐死你!”</p></p>
余阳眼看场面越来越乱,抬脚踹翻互相掐脖子,眼看就要同归于尽的两个村长,“安静!”</p></p>
“各村不想要的荒地,可以让村集体签字,直接转让给公司。”</p></p>
“再就是‘养老大锅饭’,各村符合条件的,一天三顿管饱,不符合条件的,一顿一块钱,也可以去吃。”</p></p>
“好了,继续汇总。”</p></p>
相较于收份子钱、收修路的钱、收建小学的钱,此次收取耕地转让费用,人们比交供粮还要积极。</p></p>
仅仅两天,整个十里营除了余家村,剩余的18个村子,争先恐后的带来了现金。</p></p>
足足156万。</p></p>
很吉利,跟自家农夫数量相等。</p></p>
至于村长和会计,会不会饱中私囊……</p></p>
每亩单价和合同期限在那放着,耕地有数,总款有数,做不得假。</p></p>
只不过,自家从未想过租地也能拿钱,更未想过拿了足足156万。</p></p>
余阳思索再三,决定把‘大锅饭’单拉出来,重启十里营大食堂。</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