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巡村(1 / 2)

农业狂魔 好多牛 2018 字 17小时前

巡村

巡村</p>

老支书的俄文,写得还是很不错。</p>

字符紧凑,线条刚劲,整体简洁的像个将军。</p></p>

并且写速极快,只消片刻,便将原标签翻译出来,并拓印在油纸上。</p></p>

负责印刷的人员,将油纸铺进一米长宽,用于印刷试卷的木头盒内,再盖上粉色的空白纸张,推动滚轮,一版粉底黑字的标签就做出来了。</p></p>

然后裁剪、分发,用透明胶带粘在礼盒上……</p></p>

“漂亮!”老支书端详自己的杰作,很是自豪,“我这一手俄文,毛子都能把我当成自己人。”</p></p>

余阳本打算恭维一番,把老爷子供起来。</p></p>

却猛然想起自家有电脑,有打印机。</p></p>

其快步走进砖窑办公室,找到买来的电脑,连接各种线路,再对接打印机。</p></p>

开机,点亮屏幕,创建文档,编辑字体,排版校队,保存,然后把电脑设置成俄文,重启。</p></p>

等再次开机,打开文档,直接打印。</p></p>

老支书看着打印出来的俄文标签,满头问号。</p></p>

余阳点支烟,微微后仰,“老爷子,时代变了!”</p></p>

老支书一生要强,挑刺道:“你这是逐字翻译,语法不对。”</p></p>

“您能看懂吗?”</p></p>

“肯定可以。”</p></p>

“那不就对了,俄文要啥语法?”</p></p>

“……”</p></p>

就在这时,二哥一溜烟跑出去,紧接着又抱着小霸王学习机冲回来,满怀期待:</p></p>

“大当家的,你把我的电脑也改成俄文吧?”</p></p>

“……”</p></p>

“不改也没关系,帮我连接打印机怎么样?”</p></p>

“……”</p></p>

“大当家?”</p></p>

“二哥,实话讲,我水平有限,你不如打电话问问厂商客服,那边会教你。”</p></p>

“好的!”</p></p>

……</p></p>

程。</p></p>

等吃过午饭。</p></p>

余阳略带醉意的回到小洋楼,左右瞧瞧,感觉无事可做。</p></p>

干脆揣上保温杯,巡视自己领地。</p></p>

一周过去,在人多力量大的掩盖下,停车场的围墙已经建成,仅留一南一北两个大门。</p></p>

从省道跨过路沟,迈入南门。</p></p>

长约300米,宽约200米的空地上,西边坐落着一排民舍,足足20座。</p></p>

一部分用于办公,一部分租赁出去,用于汽车维修、快餐住宿。</p></p>

东边同样是20座民舍,全部被改造成宿舍。</p></p>

一部分交给员工,一部分对外租赁。</p></p>

中间则是停车场。</p></p>

包括农机停放区、私家轿车停放区、大型半挂停放区、临时车停放区。</p></p>

而走出北门,前方便是余家村。</p></p>

西侧院落转租给菜贩子,用于合租、办公。</p></p>

东侧院落暂时留在村民手中,不然人们没地方住。</p></p>

主干道两侧,则多了许多门头。</p></p>

商店、水煮面、壮馍摊、包子铺、羊汤馆、五金电器、钢材电焊、私人加油站、轮毂轮胎、充气补胎、轴承三角带、农机农具…………</p></p>

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一家沙县小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来的。</p></p>

而收入增加,村里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p></p>

至少余家村的败家子们,已经阔气的不做饭了。</p></p>

并且见人就让烟,最低都是10块钱一包的泰山、一支笔,或者小熊猫。</p></p>

“狗窝里放不着油饼!”</p></p>

余阳虽然嘴上骂着,心里却挺欣慰。</p></p>

因为只有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如果全都藏着掖着,谁来余家村做买卖?没人做买卖,各方各面就起不来。</p></p>

一路思索。</p></p>

不知不觉来到村子最东头。</p></p>

泥泞的胡同里,村长的堂叔正拿着20块钱一包的小中华-软八喜,招呼一群菜贩子到家里取货。</p></p>

当初余家村集体投入豆苗产业,有的贪图省事,把火炕交给三元农业,每個月拿固定收益,全家老小再跑塑料大棚忙活,多赚几份收入。</p></p>

也有的把豆苗留在手里,只交纳1500块钱的技术支持费,然后联络菜贩子,亲自售卖。</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