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山坳里的废弃窑厂却亮如白昼,火光冲天。
高瑞亲自守在窑口,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热浪。
窑膛内的火焰熊熊燃烧,将混合好的生料包裹。
徐茂和几位老窑匠站在一旁,神情紧张,既有期待,也藏着一丝忐忑。
他们从未见过自家三少爷如此郑重其事地烧制一种“东西”,用的还是这些看似寻常的石粉和泥粉。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窑火渐渐减弱,按照高瑞的吩咐,众人开始封窑,让其自然冷却。
等待的过程总是最熬人。
终于,在几个时辰之后,窑口被小心翼翼地打开。
一股热气夹杂着粉尘涌出。
众人迫不及待地伸头望去,只见陶土容器内的粉末,颜色虽然深了一些,但整体上还是呈现出一种疏松、欠火的状态,用手轻轻一捻,便化作了粉末。
“这……”
一位经验最丰富的老窑匠,姓李,人称李师傅,上前仔细查看了一番,又抓起一把感受了下,不由得叹了口气,对高瑞躬身道。
“高公子,恕老朽直言,这火候……怕是远远不够啊!”
他指着那堆废料。
“咱们这窑,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窑,烧制寻常砖瓦,那是绰绰有余。可要将这些石粉泥粉烧透烧结,怕是力有未逮!温度上不去,而且窑内各处温度不均,火势难以持久稳定,所以才烧成了这般模样。”
其他几位窑匠也纷纷点头附和,脸上难掩失望之色。
他们都是烧窑的老手,自然看得出问题所在。
徐茂的心也沉了下去,看向高瑞,眼神中带着询问。
然而,高瑞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沮丧,反而平静地点了点头,仿佛早已料到这个结果。
“李师傅所言极是。”
他淡淡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我早有预料。这第一次试烧,本就是为了验证这窑炉的极限。”
他走到那堆失败品前,蹲下身,仔细捻了捻粉末,又看了看颜色,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
“失败乃成功之母。问题已经很明确,正如李师傅所说,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窑温,二是配比。而窑温,则是重中之重!没有足够的温度,再完美的配比也是枉然!”
高瑞站起身,目光扫过那座破旧的土窑。
“所以,我们现在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改造这座窑炉,让它的温度,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
李师傅等人闻言一怔,改造窑炉?
这可不是小工程,而且他们从未想过要烧制如此高温的东西。
“高公子!”
李师傅迟疑道。
“这窑炉结构早已定型,想要大幅提升温度,恐怕……”
“事在人为!”
高瑞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师傅,你是经验丰富的窑匠,我且问你,若要让这窑火更猛,更烈,更持久,可有良方?”
李师傅被高瑞的气势所慑,不敢怠慢,沉思片刻,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说道。
“回三少爷,若要提升窑温,无非几法。一是加厚窑壁,用更耐火的材料填充,减少热量散失。二是改进风路,让鼓风更强劲,助燃更充分,或许可以在窑底增开风门,甚至用上风箱?三是选用上好的精煤,码放时留出火道……”
高瑞静静听着,不时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