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主公仁德,暗藏隐忧(1 / 2)

夜色更深,烛火渐残,跳动的光晕在素白的墙壁上拉扯出摇曳不定的影子,如同我此刻纷乱的心绪。方才与貂蝉的密谈,如同在棋盘上落下一枚关键的棋子,玄镜台的初步构建,意味着我手中掌握的力量又多了一分隐秘而致命的锋芒。然而,这棋局的根基,这所有谋划得以施展的舞台,终究离不开那位名震天下的主公——刘备,刘玄德。

我放下手中的竹简,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幕。与主公相识、相交、共事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在我脑海中浮现。

不能否认,主公的仁德之名,确实是这乱世中的一股清流,一面极具号召力的旗帜。想当初,我陆昭虽有满腹经纶、奇谋妙计,却也曾如丧家之犬,辗转流离。是主公,不问我的出身,不疑我的来历不明,仅凭寥寥数语的交谈,便以诚待我,委以重任。这份知遇之恩,如同寒冬中的炭火,温暖了我一度冰冷的心。

在徐州,主公的“仁”字招牌,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收拢流民、安抚世家,还是吸引像糜竺、孙乾这般的本地豪族倾心相助,乃至让陈登父子这样的智谋之士甘愿效力,都离不开他那深入人心的宽厚形象。他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那些渴望安定、信奉道义的人们。这面旗帜,是我所有计划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在曹操、袁绍等强敌环伺下,能够暂时立足徐州的关键。

更难得的是,主公对我的信任。从最初的建言献策,到后来逐步参与军政要务,乃至如今默许我暗中组建玄镜台这样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情报机构,主公给予我的空间和权限,远超寻常君臣。他或许并不完全理解我所有行动的深意,但他选择了相信我的判断,相信我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兴复汉室”这一共同理想。这份信任,是我得以施展抱负的基石,沉甸甸的,让我时刻不敢忘怀。每念及此,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然而……

每当夜深人静,褪去白日的喧嚣与恭谨,独自面对这跳动的烛火时,一些隐忧便如同水底的暗流,悄然涌上心头。我并非不敬主公,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身负他的信任与期望,我才更需要冷静地审视我们共同前行的道路。

主公的仁德,既是优势,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束缚。他的目光,似乎更多地停留在收复人心、匡扶汉室的道义高地上,这固然崇高,但在战略层面,有时却显得不够高远,不够……狠辣。这乱世,是饿狼环伺的丛林,仅仅依靠仁德和道义,真的足够吗?面对曹操那样的枭雄,他的权变、他的实用主义、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冷酷,主公的“仁”,有时会不会成为我们致命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