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死谏(1 / 2)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

也是京城一年中最舒适的日子。

只可惜皇上的心情却不怎么好。

因为陕西的地龙翻了。

这次地震波及范围极广,粗略统计,怕是死了十几万人。再加上,之前三年那边都在闹旱灾,那边的百姓,还没有喘口气,就出现了这样大的地震,死了这么多人,怕是许多年都要缓不过来。

消息传来,说是地陷黑水涌出,官民庐舍尽没,灾区宛如地狱。而且天气越来越炎热,若是不及时赈灾,只怕紧接着就要闹瘟疫了。

此时,皇帝却还想着北伐,前朝的官员们又一次纷纷请奏,希望皇帝先放弃北伐的计划,朝廷上下先齐心赈灾。

皇帝已经为了北伐的事情准备了这么久,怎么可能就此罢休,于是朝廷里日日都在吵架,甚至有文官,直接骂皇帝“德行不修,才致地动山崩”,皇帝不仅应该下罪己诏,还应该立刻减免赋税,并派官员督办重建灾区,而不是还在这里穷兵黩武。

香君得知前朝的消息,实在是有些心惊。

如今是多事之秋,皇上这般一意孤行,只怕天下真的要乱起来了。

果然,人算不如天算,香君可以算尽这局里的所有人,却算不到天灾来临,极有可能会改变大齐的国运。

倘若这棋盘真的因为皇帝的所作所为被掀了,香君作为皇后也落不着好。

事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赈灾。

但这几年,皇帝可花了不少钱,如今还要北伐,皇帝恨不得要增加赋税,哪里来的闲钱,去处理这样大的灾难。

皇帝只能先派工部侍郎去灾区核查灾情,先免了当年的租庸。但最重要的还是发粮食,帮助灾民重新修建房舍,这些全都要银子。

皇帝又把主意打到了江南头上。

但江南刚给皇帝出了北伐的粮草和银子,皇帝又要找江南要钱,饶是许焕文也遭不住,只能声泪俱下地上了奏折,说他会想办法,但是正是春耕的重要时候,距离秋收还有段时间,若是不留些粮食,只怕江南也要乱起来。

赈灾的事情刻不容缓,皇帝也的确害怕后面闹起瘟疫来,不能收场,便只能先将江南的那批粮草调去陕西,那批粮草已经运到了河南,此刻送去陕西灾区,是最快的。

至于北伐的粮草,皇帝让四川总督筹集粮草。

四川作为西南的粮仓,倒是没多久就筹措到了足够的军粮,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四川的粮食被水匪劫走了。

那边不知道何时,竟然有了这样一批悍匪,他们约莫有两万人之众,不仅装备精良胜过朝廷官兵,竟然还拥有大型船只。

最重要的是,他们水陆作战的经验似乎都极为丰富。

劫持了粮草之后,他们便立刻朝着长江最险要的夔门而去,那里是三峡之首,江面宽阔,礁石密布,水流湍急。

四川那边的总兵想要追,但“十船过峡,九船难全”,朝廷没有培养受过训练的水师,他们的船还小,哪里追得上这群水匪?

最后,四川总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匪在劫持了粮草和船只之后,便消失在了长江最危险的激流之中。

最让皇帝愤怒的是,四川总兵上来的奏折里写到,那水匪的将领,是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的女人,极为凶悍。

这群水匪还有军旗,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因此,四川总兵叫他们“水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