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年代文里的父亲14(1 / 2)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七七年恢复高考的时候。

村里的广播从早播到晚,在田间,在路上,在山间都能听见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尤其是村里的知青,他们来这里下乡,来的早的有的已经十多年了。

人生有多少个十几年?

得到这个可以通过高考回城的消息,还不高兴坏了。

知青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聚在一起商量报考的事宜。

李知青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本,尽管纸张已经泛黄破旧,但那是他知识的宝库。

然而,并非所有知青都如此顺利。张知青发现自己的户口不知为何出了些问题,可能无法参加高考。大家焦急地四处奔走询问解决办法。

与此同时,村里的老人们虽然不太懂高考具体是什么,但看到知青们兴奋的样子也跟着高兴,他们拿出自家不多的粮食,说是要给知青们补补身体备考。

大队长也积极帮忙协调各种事情,联系公社确认政策细节,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给知青们当临时自习室。

在这小小的村子里,一种充满希望的氛围弥漫开来,知青们都在为改变命运而努力拼搏着,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险阻。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

招娣,你准备好了吗?

尽力就好,不要有太大压力。

招娣满怀高兴的说,爹,我早就准备好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和村里的知青一起去镇上考试,好,爹,等你的好消息。

爹明天不放心,怕出什么意外,和你一起去吧。

别紧张,和平常考试一样就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安宁带着招娣就和知青们踏上了去往镇上的路。

一路上,大家或是紧张地默背知识点,或是互相鼓励打气。

到达考场后,气氛更是凝重得仿佛能凝结成实质。

招娣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坐在位置上,手心里满是汗水。随着铃声响起,答题开始了。招娣专注于试卷,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年的苦读时光。

另一边,张知青因为户口问题没能进入考场,他失落地站在外面。但他并没有离开,而是默默等待着伙伴们考完。

几个小时过去,铃声再次响起,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招娣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感觉自己发挥得不错。而其他知青也各有感慨。

不久之后,成绩公布。

招娣和另外两个知青还有男主如愿考上大学,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招娣考上了京市的大学,也不忘牛棚里的人辛辛苦苦给他补课。

知青们有的考上回城,有的虽落榜却也无悔这段奋斗经历。

至于张知青,他决定留下来,用自己的所学建设这个小村庄,他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