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年代婆婆凄惨的一生5(1 / 2)

房子动工那天,村里来了不少人帮忙。

安宁眼看来了二十多号人,等一下还有自己娘家人,还有两个媳妇的娘家人,吃的是个问题,要去市场上买食材。

安宁吃了早餐就准备去买菜,秀娟你要回娘家就早点去,你去你娘家最近,赶回来吃中午饭刚刚好。

二媳妇点点头,妈,我们中午尽量赶回来吃饭。

晓丽,等一下陈宏文去他舅舅家里就顺便去你娘家通知你的父母,都住在一个村,你就不用特意回去一趟了,让陈宏文去就好了。

刘晓丽说,妈,好的,我知道了。

你去菜园子里尽量把能吃的菜都多摘一点回来,人多消耗也快。

早餐是红薯粥,菜是鸡蛋炒韭菜,咸菜疙瘩,安宁快速的吃完了早餐就准备出门了。

出门之前安宁还要安排好大女儿,玉婷,从今天开始家里就要开始建房子了,我要去镇上买肉,买点大米,再看看买点别的菜。

你在家里洗碗搞卫生,如果我没那么快回来,你就先把饭煮上,煮大米饭,预计30个人的样子,算了,你不知道煮多少大米?我先把大米拿出来,我去买菜没那么快回来,你就先把饭煮上。

安宁从米缸里拿出了足够三十人吃的大米,又仔细交代玉婷加水煮饭的步骤,第一次煮那么多人的饭,怕玉婷水放少了,米饭烧黑了。随后安宁拿上背篓,匆匆出了门。

来到平山镇上,安宁想到还有摔断腿的公公在医院里住院,想去看一下老头子。

安宁快到医院的时候,路边有一家水果店,安宁走了进去,买了两斤苹果,两斤橘子,付了钱就走出了水果店,看见有卖糕点的,又进去买了两斤糕点,把买的礼品都放进背篓里面,又从空间拿了一只以前在别的世界囤的烤鸡,不管怎么样,面子还要过得去,这个公公还不错,比较懂道理,不像婆婆那样胡搅蛮缠。

“系统你查一下我公公在哪间病房?好的,老大,你稍等。

“叮咚,老大,你公公在外科楼302病房。”系统很快给出了答复。安宁顺着指示来到302病房,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婆婆的大嗓门:“都怪你,非要逞强去干活,现在好了,腿断了,家里还得花钱给你治。”公公虚弱地说:“我也是想多干点活,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

安宁推门走了进去,笑着说:“妈,爸,我来看你们了。”说着把背篓里的水果、糕点拿出来放在桌上,又把烤鸡拿了出来。婆婆看到烤鸡,眼睛一亮,语气也缓和了不少:“哎哟,安宁还挺有心的。”公公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安宁啊,你有心了。”

安宁和他们聊了一会儿,询问了公公的病情,安慰了一番。

爸,今天轮到谁在这里看你。

公公说,轮到老四家,怎么没看见他们?昨晚是你侄子陈家斌在这里守夜,刚刚你妈来了,他说出去一下。

爸,你吃早餐了没?我刚买的烧鸡还是热的,你现在吃得下就把它吃了,到中午就不好吃了,冷了。

婆婆也在旁边说,是啊,老头子,你现在吃吧。

安宁把纸袋装好的烧鸡递给了公公,爸,你吃吧。

公公说,老婆子我吃不了那么多?我掰一只鸡腿给你。

婆婆不好意思的看着我,妈,爸叫你吃你就吃吧。

安宁,听说你们要建房子了。

是的,爸,我之前不是去山上运气好挖到了人参,拿去卖了几千块,随着孙子慢的长大,房子不够住了,再说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你们那个时候盖的老房子,分家的时候就起了一间篱笆房是新的,其他的全是旧的,刚好我现在手里有钱了,想盖楼房。

什么时候开始盖房子?老二昨天去村里通知了村长来丈量土地,今天就开始动工了。

那么快?爸,不快了,玉婷还有一个月就要结婚了,我想她在结婚之前早点把房子盖好。

安宁看桌上有个搪瓷缸,给老爸倒水的同时偷偷加了几滴灵泉水进去,希望老头子的腿赶快好起来。

安宁把水杯端到公公的床前,爸,你喝水。

老头子也没多想,端过来就一口喝了。觉得老二媳妇今天给自己倒的水格外好喝,水喝在嘴里甜甜的。

爸,我去问一下你的主冶医生,看看你什么时候能回去休养?你在医院住着也不方便,好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转回家休养了,以后我们只来医院给你拿药就好了。

公公回答说,好,你去吧。

安宁出了病房,很快找到了公公的主治医生。医生看了看检查报告,说:“恢复情况比预期要好很多,应该是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不错。

现在他年纪大了,如果后续情况稳定,一周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了。”安宁听了十分高兴,以后老爸回家再给他喝几次灵泉水,他的腿应该会好的更快。

安宁来到缴费的窗口,交了200块钱,安宁害怕那些王八蛋不来交钱,公公的腿就没那么快好,而且那么多个儿子,如果被医院催缴费,也很丢人的,留着单据,出院回去问他们讨要。

安宁回到病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公公婆婆。婆婆笑得合不拢嘴:“老头子,看来你这是要快点好起来咯,回去还能帮衬着老二家盖房子呢。”公公也一脸喜色。

安宁说,爸,你就别考虑我盖房子的事了,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养好你的腿,别给我们添乱就好了。

老爸说,行,我知道了。

这时,老四两口子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老四媳妇一进门就咋呼:“哎哟,这买了这么多东西啊,还有烧鸡呢。”看到安宁,又阴阳怪气地说:“哟,老二媳妇就是会做人。”

安宁没理会杨小凤的酸话,说话阴阳怪气的,讽刺谁呢?安宁很讨厌杨小凤,仗着她老公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最小的就意味着受父母的宠爱,婆婆喜欢她小儿子,加上爱屋及乌,杨晓凤也得到了婆婆的关爱。

杨小凤娘家是城里人,仗着这层关系,又有婆婆的偏爱,以前没少给原主使绊子。

安宁看不惯这个无耻小人,就开口和婆婆说,妈,我要走了,今天家里建房子,我还要买肉回去,今天来镇上想到公公在这里住院,就顺便来看看他。

正说着,病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50多岁的女人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一进房门就开始哭嚎了起来。

爸,听说你摔断腿了,我今天才知道了消息,你们怎么没人去告诉我?

安宁一看是老头子的大女儿陈梅,她在家里排行老二,是陈二柱的姐姐。婆婆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叫陈萍,嫁到隔壁镇去了。

陈梅哭哭啼啼地走到病床前,拉着公公的手,“爸,你咋这么不小心啊,很疼吧。”公公忙安慰道:“闺女,别哭了,爸这不是快好了嘛。”

婆婆在一旁也跟着抹泪,“你这才知道消息,我早就给你带信过去了,没人告诉我,怎么会没人告诉你,我上次赶集碰到你们村里的杨翠翠,让她给你带个口信,说你爹在住院,她可能忘记了,还是什么原因没告诉我?”

老四媳妇杨小凤见状,赶紧上前递纸巾,还不忘说:“大姐,你可算来了,咱爸这心里啊,肯定盼着你呢。”安宁在一旁冷眼瞧着,心里明白杨小凤这是在刷存在感。

陈梅擦了擦眼泪,看向安宁,“二弟妹,辛苦你来看爸了,我今天回家才知道的,之前没人告诉我,二弟妹,你盖房子也忙,还惦记着爸。”安宁微笑着回应:“大姐,应该的,爸住院我肯定得来看看。”

这时,公公说:“闺女啊,你难得来,中午就在医院和我们一起吃饭。”陈梅点头答应。安宁想着家里还等着她买肉回去,便说:“大姐,爸妈,我就不陪你们了,家里建房事多,我得赶紧回去。”说完,跟众人打了招呼,便匆匆离开了病房,安宁深吸一口气,转身朝菜市场走去。

这边马秀娟提着大包小包欢天喜地的回到家,马秀娟的弟媳看到大姑姐回来了很高兴。连忙谄媚的过来接马秀娟手里的礼品。

马秀娟很讨厌这个弟媳,仗着父母宠爱小弟,在家里作威作福,平时回来都没给我一个好脸色,今天热情的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马母看见闺女回来也很高兴,闺女,你怎么回来了?回来就回来,还买这么多礼物。

马秀娟开心的说,妈,你别担心,买礼物的钱是我婆婆给的,让我拿回来孝敬你,说你养女儿不容易,亲家母有心了。那是,妈,昨晚我婆婆给了我100块的零花钱,两母女边说边往房间里走。

马秀娟拉着自己母亲的手高兴的说,妈,你别担心,我现在过得很好,刚刚弟媳没在这里,我才和你说的,不然她知道了,我婆婆给了我100块又要在家里大吵大闹了。

马母唉声叹气的说,这个小媳妇娶错了,有时候为了一点点事就大吵大闹的,搞得全家鸡飞狗跳。

妈,都是小弟惯的,算了,他们的事就别管了。妈,今天我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家里在起房子,我婆婆让我来叫大哥小弟去帮忙,工钱每天两块包吃,婆婆开心的说那感情好。

妈,你以后别为我担心,我婆婆前几天上山运气好挖了一根人参卖了500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