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够就高兴了(1 / 2)

新娘子李正荣的堂妹说,等下进屋和拜堂成亲,都还是需要红包的。

不给人回去要钱来打红包,给她把新娘背过河,难不成你们这婚就因此不结了?

新娘子堂妹说的也有道理,难道为了区区三个红包,九十九步都走了,就差这最后一哆嗦,难不成自己就真的因为拗拒不打三个红包。

惹恼新娘子李正荣,让她拉着送亲队伍回去,不结婚娶媳妇了?

这样一来惹人笑话不说,自己费那么大的一番力,家里又费了那么大的一笔钱财,不是白瞎了吗?

那可是一两千块钱,恐怕是家里的全部积蓄呐!

因此,杨援朝就对一个堂弟说:“小五,你这就跑回去讲给我妈听,叫她打三个红包给你带来!要快!”

“行,人家这就回去讲大伯娘听!”杨小五说一声就跑过石板桥,很快就看见他向西走,去了贾家大院。

这几年田地自己种,又随便行医赚了一点钱。陈娟淑就买了一个大八卦钟,挂在堂屋中墙的帡封板上,方便看时间。

这时帡封板上挂着的八卦钟“当当”响了十二下,婚礼主持人就说:“十二点钟了啵,还有一个小时就过了午时,怎么还不见亲接的人回来的!”

婚礼主持人言下之意,过了午时就是下午了,下午接亲送亲的队伍才把新娘接回来,拜堂成亲就不吉利了。

坐在堂屋上的人除了陈娟淑,覃仁忠,吴金保,杨全福以外,还有好几个杨家的长辈。

陈娟淑因为是今天的高堂老母,她就坐在堂前大供桌一边的太师椅上。另一边太师椅上坐着的是婚礼主持人。

几个杨家的长辈坐在左厢的春凳上,覃仁忠,吴金保,杨全福则坐在右边的春凳上。

听了婚礼主持人说的话,大家也是纳闷:早上七点钟接亲队伍就出发了,怎么五个多钟头都过去了,还走不了二三十里的路程,把新娘子接回来的?

难不成到新娘家里,又出现了什么吆哦子不发亲?

杨家的几个长辈正想着人去看看,接亲的队伍为什么这时还不回来。

正这时杨小五跑进堂屋来说:“陈伯娘,快拿钱打三个红包,一个过河的小红包,两个进屋拜堂的大红包,给我带去给援朝哥!好让人背新娘过河回来拜堂成亲!”

“又还打三个红包,给你带去给援朝?打了那么多的红包带去,我又给了几十块钱你援朝哥还不够的呀?”

看着杨老五跑来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陈娟淑问道。

“不够,李家的亲戚实在是太多!还没接亲出门打去的,一百多个红包都用没了呢,援朝哥拿伯娘给的五十块钱,再打红包还是不够!如今都到河对岸了,不拿红包去就没人背新娘子过河!”

杨老五说,不但把李家亲戚多给讲出来,还把苦冲村出来过河多,如今都到镇上对面的河桥头,也给讲了出来。

听杨老五那么一讲,陈娟淑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她兜里没钱了。

昨天还有的一百多块钱,铺床设帐的人说要给红包,主厨的人说还差配料,她给了五十块钱他们。

还有五十块钱今天早上,大继子杨援朝去接亲时又问要去了。

还真像覃仁忠昨天说的那样,一百钱够就高兴了。

看见陈娟淑面露难色,知道她兜里又没钱了。知道陈娟淑的不容易,覃仁忠就想再帮陈娟淑。

于是他小声问吴金保:“老吴,你带得有多余的钱来吗?”

“你问带得多余的钱干吗?”覃仁忠朝陈娟淑那努努嘴,吴金保立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