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午饭,何红菱也没睡午觉,搬了把椅子就去了黄门。
来到黄门,何红菱傻了,大锣还在那不说,锣的对面又多了一面大鼓,也是巨型的,没那个通天锣大,个头也不小。
大鼓已经上到鼓架子上了,工匠们还在忙活,不知道在弄什么。
见四姐来了,赵金洵赶紧安排工匠在附近搭了个凉棚,请他四姐进凉棚喝茶。
看着沏好的茶水,又看看嬉皮笑脸的七弟,何红菱心说:你折腾吧,折腾不明白,看我咋折腾你?
看上去赵金洵嬉皮笑脸的,其实赵金洵最怕何红菱。这个姐姐可不是善茬,当年为了震慑自己,居然把大枪穿透了他俩的身体。
也正是因为那次,赵金洵最佩服这个姐姐,跟这个姐姐也最亲。
到了傍晚时分,赵金洵拿出一沓子告示交给了宗祥,请宗祥派人在城中四处张贴。
告示的大概内容是今晚要实验通天锣和醒王鼓,并且请大家记住这个声音,将来这个声音再响起来,就说明国家有大事发生,请全城军民不要乱,各回各家,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等候统一调遣。
七个人再次来到皇城门,这个皇城门是皇城的主门,也就是正门,面对城市中央。
这次不一样了,大鼓上有两个大大的鼓锤,鼓锤的后面是一个架子,架子的下面有两个踏板。
赵金洵笑嘻嘻的看了看四姐,然后踩着踏板,上了架子,手扶着架子,开始蹬踏踏板。
随着蹬踏,两个鼓锤动了起来,开始敲鼓。鼓声很响,比一般的战鼓响很多,不过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
“大哥,哥哥们,四姐,你们转一圈试试,看看皇城内哪里听不到鼓声?”
哥几个都征战沙场几十年,他们当然知道什么样的声音能传多远,根本不需要到处去试听。
“小七子,别耍我们,就这声音,恐怕十字街都能听到。将来这个鼓要是响起来,别说大哥了,朝廷里所有的官员都没觉睡了。”
“四姐,这个鼓叫醒王鼓,意思是当皇帝昏庸之时,就会有人敲响它,请皇帝清醒。
我提议,我们应该设定一条法律,敲醒王鼓,并能提出意见者都是忠臣,皇帝不要降罪于他。”
宗祥点了点头:“再加上一条,告御状喊冤,也可以敲响醒王鼓!”
何红菱也佩服七弟:“不过要制定告御状的条件,可不能随便来敲。
小七儿,那个锣怎么敲?可别那么大声音,能要人命!”
赵金洵又笑了,笑的有些害羞。就见他跳下擂鼓台,擂鼓台旁边有个柱子,用力推了一把,柱子倒向另一侧:“四姐,你上去踩!”
何红菱怜爱的看了眼七弟,嘴上却说:“小七子,你敢愚弄姐姐,姐姐还和你玩串糖葫芦。”
听到串糖葫芦,赵金洵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又想起那杆大枪穿透自己的身体。
再看何红菱,依然是一身粉红色的襦裙,脚上还是粉红色的踏云鞋。
踏云鞋就是厚底布鞋,所不同的是脚腕处较高,像矮邦靴子,用绦带勒紧,走起路来特别跟脚,而且走路不累。
上到擂鼓台,何红菱甩了下拂尘,单手握着横杠,开始踩踏踏板,大鼓响了起来。
不过这次声音大很多,已经震耳欲聋,倒是能承受的住。
一边踩踏,何红菱一边回头瞪着赵金洵,意思是通天锣没响。
赵金洵笑着示意姐姐继续。
何红菱越踩越快,咚咚咚咚咚,鼓声越来越急,终于撞木动了,就听嘡的一声巨响,不过这次没震坏众人的耳朵。
紧跟着撞木不停的撞击通天锣,频率越来越快,锣鼓齐鸣,这个声音应该全城都能听到。
踩了一阵子,何红菱逐渐停下踩踏,周围恢复平静。
“赵金洵,为啥它叫通天锣?”
何红菱飞身跳下擂鼓台,用拂尘打了下赵金洵。
“通天锣的意思是让天下都知道,国家发生了大事。”
哥几个非常满意,通天锣和醒王鼓就作为国家发生大事时昭告天下的声音,也作为召开紧急朝会的声音。
今天有人敲响,海玉蛟知道该上朝了。
“什么人敲响通天锣、醒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