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祖,临夏王怎么在咸阳?”
不只十娘纳闷,大家都不理解,而且不是现在,自从临夏王封锁了汤峪寨和中原的通道,几乎所有人都纳闷,他是怎么带着十万大军,人不知鬼不觉越过定西、天水和陈仓的?
临夏原为罕羌侯邑,是羌人聚居的地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将军率领大军北逐匈奴,占据“河南地”,置枹罕县。
十六国前凉时期,晋元帝太兴三年,张茂改枹罕县为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
大祥帝国建立伊始,河州独立,成为番国。
后大祥帝国的另一位开国功臣,也是赵金洵的四大侍卫之一王铁率兵收复河州。
那场战役十分惨烈,王铁阵亡,王铁的女儿王怀英生擒河州王萨顿。
宗祥封王怀英为河州王。
王怀英觉得萨顿是土着民的首领,不仅受当地人拥戴,跟周边番国关系也融洽。
现在萨顿肯投降,她也认可放弃父仇,还想让萨顿继续统治这个地区。
不过王怀英建议把夏河周边,河州附近的小部落都合并到河州,并改名为临夏。
何红菱觉得王怀英的提议非常好,如果萨顿能诚心归降,临夏地区也就安稳了,不需要继续打仗了,就接受了王怀英的建议。
听说王怀英放弃父仇,还让自己为临夏王,萨顿感激涕零,进表朝廷,希望把临夏改为郡,并恳请王怀英做太守,他辅佐王怀英。
王怀英执意不肯,一定让萨顿为王。最后萨顿上表,请求永远归顺大祥帝国,不再做番王,并请求大祥帝国赐蕃号。
为了尊重王怀英,赵金洵提议就设置临夏郡,不过不设郡守,而设郡王,萨顿为临夏郡王,当地永远自治。
萨顿一定要让王怀英做郡王,自己做太守,甚至于长跪于王怀英的帐篷前,谢罪自己杀了王铁。
最终还是何红菱提议,萨顿为临夏郡王,是临夏国最尊贵的王爷。
同时封王怀英为临夏王,不过封地不在临夏,而在咸阳。同时宗祥下了诏书,王铁功勋卓着,王怀英开疆扩土有功,令王怀英后代世袭罔替临夏王,封地就在咸阳。
自此大祥帝国有了临夏王和临夏郡王两个世袭王爷。
临夏周边还有好多番国,可以说临夏是大祥帝国的一块飞地,不过这块飞地的意义重大,一直震慑着周边的番国。
再后来朴玉盈打通丝绸之路时,临夏郡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如今的临夏郡国郡王叫萨翰,不过不是萨顿的后代,而是经历十几代郡王的禅让。
萨翰跟宗鳌友好,自从海玉蛟离开京城,萨翰多次修书宗鳌,希望海玉蛟能来临夏郡,他愿意帮助海玉蛟养大皇子,并助皇子复国。
宗鳌觉得临夏郡毕竟是飞地,不太适合海玉蛟生活。同时宗鳌告诉萨翰,海玉蛟不是放弃大祥帝国,而是暂时无力回天,韬光隐晦,等待时机。
而第一代临夏王王怀英死后,由王怀英的儿子继承王位,直到现在的马尚栋。
马尚栋不同于他的祖先,可以说是个野心家,曾多次上表宗青,说他要带兵平定临夏郡周围的番国,建立大夏郡国。
宗青少年时期平定了西南叛乱,狂妄自大,不仅同意出兵,还让宗鳌率领西北诸王支持马尚栋。
宗鳌觉得马尚栋想自立为王,不仅会惹怒周边番国,引起无休止的战争,还会影响丝绸之路的安定,反复上表反对攻打临夏郡周边番国。
宗鳌反复提醒宗青,马尚栋野心勃勃,想利用天朝兵马为他打江山,建立大夏国,自己做大夏国王。
宗青觉得宗鳌说的有道理,不过那些番国的地盘宗青也想要,最后下诏书,命马尚栋为征夏大元帅,统一黄河支流夏河周边番国。
不过宗青驳回马尚栋设置大夏郡国的提议,而是继续设置临夏郡,收回萨翰的临夏郡王,设置郡守,还交给萨翰管理。
至于马尚栋,只要能统一夏河流域,把咸阳周边的五个县划归咸阳,作为马尚栋的封地。
马尚栋见自己没希望做大夏国王,又上表宗青,说自己突发疾病,身体欠安,等康复了再出兵。
后来马尚栋再没提这件事,宗青只顾着美女,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马尚栋还真不是冲着海玉蛟来的,倒不是他怕海玉蛟,也不是怕海玉蛟的身份,而是没拿海玉蛟当回事。
海玉蛟是有过计退敌军的功勋,也有高深莫测的武功。可海家跟宗家是世交,马尚栋觉得海玉蛟的功劳就是海洪两家势力在帮忙。
现在海洪两家没什么势力了,海玉蛟又怀了宗家的骨肉,也离开京城,说白了就是个逃亡在外的王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