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而专注。张大伟站在白板前,手中的记号笔在白板上迅速勾勒出工作框架。
团队成员们坐在长桌前,笔记本电脑都已打开,准备迎接这场技术马拉松。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工作。”
张大伟用记号笔在白板上画出三个方框,“第一组负责分析对方报告的漏洞和技术谬误,刘大志你带队;第二组负责准备技术演示方案,我亲自带队;第三组负责修复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小问题,老王你来负责。”
刘大志推了推眼镜,迅速翻开笔记本:“我已经初步看过他们的报告,里面至少有十几处明显的技术误导,甚至可能有故意捏造的数据。”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点对点反驳。”张大伟点了点白板上的时间表,“我们只有三天时间,实际上只有36小时左右能用于实质性工作。
所以接下来每个人必须全力以赴。”
王小花举起手:“我整理了所有媒体报道和网络讨论中对我们提出的质疑,总共分为五大类二十三个具体问题。
已经发到大家邮箱了。”
“很好。”张大伟看了一眼表,已经是下午四点,“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战时状态。
公司已经批准了加班补贴和餐饮费用。有家人需要通知的现在就打电话,接下来三天,我们就住在这里了。”
团队迅速按照分工开始行动。刘大志带着四名资深工程师开始逐条分析对方报告;张大伟和另外五名成员规划技术演示方案;团队中负责测试和优化的工程师则组成了第三小组,着手解决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小问题。
两小时后,办公区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三个会议室的玻璃墙上贴满了便利贴和打印资料,走廊里摆满了临时搬来的电脑设备。
王小花负责后勤,确保所有人都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料供应。
晚上八点,第一批外卖送到了。工程师们围在会议室中间的长桌旁,边吃边讨论。
张大伟没有停下来,他一边用筷子夹着炒面,一边在电脑上修改演示方案。
“我们需要一个直观的性能对比测试。”张大伟说,“不是那种单纯的cpU占用率或者响应时间,而是要让非技术人员也能一眼看懂的东西。”
一位年轻工程师提议:“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时数据处理场景,让两个系统同时处理相同的数据流,用动态图表显示处理速度和准确率的差异。”
“这个想法不错。”张大伟点头,“你来负责设计这个演示模块,明天中午之前要有初步方案。”
夜深了,办公室里的灯光依然明亮。桌上堆满了外卖盒和咖啡杯,有些工程师已经在沙发或休息区的地毯上小睡片刻。
张大伟制定了轮换休息制度,确保每个时段都有人在工作,同时让团队成员能得到必要的休息。
凌晨两点,刘大志突然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引起了几个仍在工作的同事的注意。
“张工,你过来看这个。”刘大志声音提高,身体前倾,手指快速敲击键盘。
张大伟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刘大志的工位前。
刘大志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代码和一份对比分析。
“我发现了一个关键点。歪瓜裂枣系统在他们报告里声称我们的并发处理机制存在死锁风险,还提供了所谓的'内部测试'证据。”
刘大志说,“但我分析了他们提供的测试代码和结果,发现这完全是捏造的!
他们的测试用例故意设计了一个不可能出现在实际场景中的极端条件。”
张大伟仔细看了看刘大志的分析,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证明这一点。”
刘大志点头:“我已经设计了一个反证测试,可以清楚地展示在所有合理条件下,我们的系统不会出现他们声称的问题。”
这个发现让整个团队振奋不已。几个听到谈话的工程师围了过来,查看刘大志的发现。
“这太好了!”一名工程师说,“有了这个反证,我们可以直接质疑他们整份报告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