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0章 目光如剑(1 / 2)

赵长天抬起头,接过文件。

目光中满是信任:“羽昕,早上好!

今天新制度发布会至关重要。

执行监督的任务就落在你肩上了。

这关系到公司的改革能否成功,务必严格落实。

不能有丝毫马虎。”

苏羽昕眼神坚定地点头回应:“赵总,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不辜负您的信任。”

这场新制度发布会,是赵长天整顿物业公司以来——

所进行的一次关键性举措。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制定出适合当前物业公司的新制度。

赵长天可谓煞费苦心,消耗了不知多少脑细胞。

十点,新制度发布会在宽敞的多功能会议室举行。

这座能容纳数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今日参会的都是各部门、各分公司的骨干力量。

以及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员工代表。

会前,工作人员提前两小时布置会场。

调试音响设备,摆放资料。

每把椅子上都整齐放着一份新制度手册。

封面上烫金的公司标志熠熠生辉。

赵长天走上讲台,台下瞬间安静下来。

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地扫视全场。

洪亮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各位同仁,今天我们召开这场新制度发布会。

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去,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旧有制度执行不力。

导致部门间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客户投诉率从去年的15%攀升至23%。

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经过多轮调研与讨论。

我们制定了这套全新的管理制度。

首先,在人员考核方面,新制度将引入量化评估体系。

以往,员工考核标准模糊,干多干少一个样。

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从今天起,我们将从工作业绩、客户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量化打分。

分数直接与绩效奖金、晋升挂钩。

以维修部门为例,维修及时率、客户好评率将成为重要考核指标。

表现突出的员工将获得丰厚奖励。

连续三个月不达标的员工,将接受培训或面临岗位调整。”

“其次,针对部门协作问题。

我们建立了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过去,部门之间信息闭塞,许多工作推进受阻。

新制度要求,涉及多个部门的项目,必须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每周至少召开两次沟通会议,实时共享信息。

为确保沟通机制有效运行。

我们开发了专门的项目管理软件。

所有工作进展和问题都要及时录入系统。

任何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延误。

都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最后,在服务质量管控上。

我们将建立严格的服务监督机制。

服务质量是物业公司的生命线。

新制度规定,每一次客户服务完成后,都要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客服部门要在24小时内跟进客户反馈。

相关部门必须在48小时内解决问题。

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

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员工和部门,我们将进行严肃问责。

同时设立服务质量专项奖励。

表彰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

台下的人们纷纷正襟危坐,认真聆听。

有的员工代表迅速记录要点。

有的干部皱着眉头思考,与身边同事小声讨论。

坐在前排的陈宇泽微微点头。

虽然他对赵长天有些不满,但对赵长天的发言,还是基本认同的。

苏羽昕全神贯注,眼神紧紧的盯着赵长天。

手中的笔不时记录关键内容。

如果说,赵长天是新制度的创立者。

那么,林羽昕这个被赵长天指定的临时负责人——

则肩负着具体推进的职责。

发布会结束后,林雅琴和赵长天一起回到办公室。

林雅琴手中拿着一份员工资料,眉头紧皱。

她神色凝重地说:“赵总,这个员工最近几个月的业绩持续下滑。

与同岗位的其他员工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按照新制度,可能要考虑辞退。”

赵长天接过资料,仔细翻阅。

目光在各项数据间停留。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安排针对性的培训,制定详细的绩效提升计划。

如果经过培训仍未达标,那就按规定处理。

我们既要给员工成长的空间,也要维护公司的规则。

毕竟公司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员工都能跟上节奏。”

就在这时,工程处处长刘宏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

他的额头上布满汗珠,神色焦急:“赵总,我们部门目前负责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和商业综合体设备维护项目都到了关键阶段,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急需留下一批有经验的员工。

这些项目关乎公司的业绩和声誉,不容有失。

您看在人员调整时,能否对我们部门予以倾斜?”

刘宏一边说,一边用手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眼神中满是焦虑。

赵长天思考片刻后,走到刘宏身边。

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沉稳地说:“刘处长,我理解你们部门的难处。

人员调整的目的是优化团队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关键岗位和有经验的员工,我们会综合考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给年轻员工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项目中快速成长。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人员调配方案。

根据项目进度和员工技能进行合理安排。

你先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刘宏听后,虽然仍有些担忧。

但还是点了点头:“赵总,那就麻烦您多费心了。

我们部门一定全力配合。”

与此同时,李诗涵正在自己的工位上精心制作制度宣传资料。

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参考资料和设计样稿。

电脑屏幕上的设计软件界面闪烁着各种图标。

李诗涵专注地盯着屏幕。

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试图将复杂的制度条款转化为简洁明了的图表和文字。

为了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轻松理解制度内容,她反复修改。

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她不时查阅相关资料,遇到问题就向同事请教。

一杯咖啡放在电脑旁,早已没了热气。

旁边的便利贴上写满了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

李诗涵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皱起眉头——

对刚刚设计的图表不太满意。

她起身,走到其他同事的工位旁——

与他们热烈地讨论起来。

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

赵长天路过李诗涵的办公桌,看到她认真的样子。

满意地点点头:“小李,辛苦了。

你的工作对新制度的推行至关重要。

一定要让大家都能轻松理解制度内容。”

李诗涵受到鼓励,脸上露出笑容:“赵总,我一定努力做好!

争取今天下午就完成初稿。”

而赵长天在忙碌的间隙,还在密切关注高文军案件的进展。

他与检察院工作人员通电话——

详细了解目前补充侦查的情况,以及还需完善的证据。

赵长天一手拿着电话,一手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神情专注而坚定:“好,我明白。我们这边会全力配合。

尽快整理相关资料,确保证据链完整。

有任何新进展,随时和我沟通。”

挂断电话后,赵长天立刻安排相关人员——

收集、整理与案件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为检察院的侦查工作提供支持。

处理完高文军案件的事情后。

赵长天刚放下电话,又有其他部门的干部前来汇报工作。

他耐心倾听,给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办公室里人来人往,赵长天始终保持高度的专。

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整顿工作中。

随着最后一位前来汇报工作的干部离开办公室——

赵长天抬手看了眼手表。

表盘上的指针已悄然指向十二点。

赵长天站起身,准备前往餐厅简单吃口午饭。

当他走出办公室时,恰好碰上同样准备去餐厅的苏羽昕。

苏羽昕的脸上挂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

轻声说道:“赵总,一起去吃午饭吧。”

赵长天微微点头,回应道:“好。”两人并肩朝着电梯走去。

一路上,苏羽昕有意无意地留意着赵长天的神色。

两人间偶尔穿插着几句关于上午工作细节的简短交流。

走进电梯,狭小的空间里,苏羽昕偷偷瞥了眼赵长天。

只见他眉头微皱,似乎仍在思索工作上的难题。

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心疼。

她轻柔地问道:“赵总,一上午忙成这样,您也该放松放松了。”

赵长天微微苦笑,说道:“公司整顿正处在关键时期。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差错。

我这心里实在放不下。”

电梯抵达一楼,两人一同走出电梯,朝着餐厅走去。

餐厅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打饭的窗口前排起了长队。

员工们一边排队,一边小声交谈。

赵长天和苏羽昕没有搞特殊化,婉拒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好意。

他们拿好餐盘,随着队伍缓慢前行。

周围同事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

时不时有人投来尊敬的目光,向赵长天问好。

赵长天微笑着一一回应。

打好饭菜后,他们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

赵长天吃饭的同时——

思绪仍停留在上午的工作上。

新制度发布会的反响、各部门人员调整的难题、高文军案件的进展——

像一团乱麻在他脑海中交织。

苏羽昕注意到赵长天的异样。

关切地问道:“赵总,您怎么不吃啊?

是不是饭菜不合口味?”

赵长天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我在想上午的工作。

新制度发布后,虽然大部分员工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

但从各部门反馈的情况来看。

要真正落实下去,还面临不少挑战。”

苏羽昕深有同感地点点头,说道:“是啊,新制度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

推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

不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困难。”

接着,苏羽昕向赵长天汇报了一些上午收集到的员工对新制度的具体疑问。

“赵总,有些员工对量化考核指标的计算方式不太清楚。

担心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还有,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虽然听起来很好。

但大家担心在实际操作中会增加工作负担。”

赵长天认真倾听着,不时点头。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些问题提得很实际。

我们得尽快组织相关培训。

详细讲解新制度的各项内容和操作流程,消除员工的疑虑。

关于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我们可以先选取几个项目进行试点。

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深入讨论着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