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在遥控器上轻轻点击。
屏幕上出现了维修人员满头大汗,在狭小的空间里艰难作业的画面。
“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
依然坚守岗位,想尽办法解决问题。
尽管条件艰苦,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讲到这里,刘宏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在整个抢修过程中。
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
除了设备和材料的问题,就是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不畅。
就拿消防部门来说,他们在灭火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源。
而我们要确保消防用水的供应稳定。
但由于沟通不及时,信息传递不准确。
导致我们在调整供水压力和线路时,出现了一些失误。
消防部门一度因为水压不足,影响了灭火进度,这让我们非常自责。”
他微微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愧疚。
“还有与安管部门的配合。”
刘宏继续说道,“在抢修现场,需要安管部门协助维持秩序。
确保我们的维修人员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工作。
但有时候,安管人员因为忙于其他事务,无法及时到位。
导致现场秩序有些混乱。
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有一次,一个围观的群众不小心闯入了危险区域,差点引发二次事故。
幸好我们的维修人员反应迅速,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当时情况的担忧和后怕。
在分享过程中。
刘宏还提到了部分员工在事故中的消极态度:“不可否认,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
我们的团队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员工因为连续工作,身心疲惫,开始抱怨工作强度大,待遇低。
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对整个团队的士气造成了打击。
我记得有一位年轻的维修人员。
在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后,突然扔下工具。
说自己受不了了,要回家休息。
当时现场的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
他的离开让原本紧张的人手更加短缺。”
刘宏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
但在那样的紧急情况下,我们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个人的退缩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救援工作的进展。
我们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要有责任感。”
为了增强互动性。
刘宏在讲解过程中设置了提问环节:“大家对我们工程处在事故中的工作有什么疑问。
或者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台下的员工们开始交头接耳。
不一会儿,一只手举了起来。
一位年轻的员工站起来问道:“刘处长,在那种复杂的情况下。
你们是如何确定抢修的先后顺序的呢?”
刘宏微微一笑,耐心地回答道:“我们首先会评估各个受损点——
对业主生活和救援工作的影响程度。
比如,优先恢复消防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确保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业主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后,再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受损程度,制定详细的抢修计划。
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到材料和人员的调配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接着,又有一位员工提问:“刘处长,在与其他部门协作出现问题时。
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些新的沟通方式来解决呢?”
刘宏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尝试过建立临时的沟通小组。
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
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利用了一些即时通讯工具,如对讲机和手机群组。
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递。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信息过多导致重要信息被忽略,或者沟通不及时等。
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着提问环节的深入,现场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员工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刘宏一一进行解答和交流。
他还分享了一些在抢修过程中的小技巧和经验。
如如何快速判断设备故障原因。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设备的临时修复等。
在分享的最后,刘宏感慨地说:“通过这次事故,我们工程处学到了很多。
也明白了团队协作和积极应对的重要性。
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
共同提升我们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他的目光坚定地扫过全场,“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公司的发展,为业主的安全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不仅是对刘宏精彩分享的认可。
更是对工程处全体员工在事故中努力付出的尊重和敬意。
刘宏的分享结束后。
整个会议室里还回荡着他那充满力量与反思的话语。
短暂的安静后,赵长天站起身来。
目光扫视着全场,沉稳地说道:“刘宏处长的分享十分全面且深刻。
相信大家都深受触动。
接下来,我们进入互动讨论环节。
大家围绕刚才的内容,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
提出在团队协作方面遇到的问题。
以及对提升团队协作和服务意识的看法与建议。
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共同为公司的改善出谋划策。”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讨论声。
员工们迅速分成各个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有公司副处以上的领导坐镇。
负责组织和记录。
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流起来。
在一个小组中,客服部门的小李率先发言:“我先说一下吧。
就像刘处长提到的,我们客服和工程处的沟通一直存在问题。
每次业主反馈设施故障,我们传达给工程处后,经常得不到及时回复。
业主问起来,我们也不知道进度,特别尴尬。
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工单系统。
客服接到问题后直接录入。
工程处能实时看到,处理进度也能及时更新。
这样业主询问时,我们就能给出准确答复了。”
工程处的小王听后,微微皱眉回应道:“小李,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但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回复。
而是现场情况太复杂。
我们也没办法马上确定维修时间和方案。
工单系统虽然好,但能不能设置一个灵活的反馈机制。
我们可以在系统里说明遇到的困难和大概的处理时间范围。
这样既让你们客服有个底,也不会给我们太大压力。”
两人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其他组员也纷纷加入,各抒己见。
有的提出要规范工单内容格式。
有的建议设置紧急工单优先处理通道。
在另一个小组。
安管部门的老张一脸无奈地说:“我们安管和其他部门的协作也有难题。
就说上次某小区巡逻时发现一处围墙有倒塌危险。
我们马上通知了工程处来维修。
可等了好久才来人。
这期间我们既要维持现场秩序,防止居民靠近危险区域。
又担心真的倒塌造成事故,压力特别大。
要是各部门能有个明确的应急响应时间规定就好了。
比如接到通知后半小时内必须到达现场。”
这时,市场部门的小赵插话说:“老张,你说的这个响应时间确实重要。
但我觉得我们公司整体的服务意识也得提升。
我们市场部对外宣传公司的优质服务。
可要是内部服务跟不上,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我建议定期开展服务意识培训。
不只是针对客服,而是全体员工都要参加。
让大家从心底认识到服务业主的重要性。”
这个提议得到了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一致赞同。
大家又围绕培训的形式、内容和频率展开了热烈讨论。
有人提议邀请专业讲师。
有人建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在讨论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组提出了关于跨部门协作流程优化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跨部门协作流程太繁琐了。”
人力资源部门的小刘皱着眉头说道,“每次有个项目需要多个部门配合。
光是沟通协调的会议就开个没完。
等大家达成一致,时间都浪费了不少。
我们能不能简化流程,明确各部门在不同项目中的职责和权限。
遇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避免层层汇报,效率能提高不少。”
财务部门的老孙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小刘说得有道理。
而且在资源调配方面也得优化。
有时候我们财务批钱慢了点。
不是故意刁难,而是流程太复杂,要审核的东西太多。
要是能根据项目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设置不同的审批通道,急事急办。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小组内的成员们纷纷点头。
就如何具体划分审批通道、明确各部门职责等细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每个人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试图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赵长天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
认真倾听员工们的讨论,不时停下来参与交流。
赵长天来到一个小组旁。
听到大家在讨论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
他微笑着说:“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
团队凝聚力不仅仅是靠几次团建活动就能提升的。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大家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比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遇到困难时,各部门要主动伸出援手,而不是互相推诿。
我们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氛围。
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公司这个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员工们听了赵长天的话,都若有所思。
随后又展开了新一轮热烈的讨论。
探讨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营造这种文化氛围。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提出的建议越来越具有建设性。
有的小组提出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对于在团队协作和服务业主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
包括物质奖励和晋升机会,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有的小组建议开展跨部门的联合培训和学习活动。
增进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比如组织工程处和客服部门一起学习常见设施故障的处理和沟通技巧。
提高双方的协同工作能力。
还有的小组提出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公司内部的沟通协作平台。
除了之前提到的工单系统。
还可以包含项目管理模块、知识共享板块等。
方便员工随时随地交流工作、分享经验。
在一个角落里,几个年轻员工小声地讨论着:“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建设活动。
像户外拓展、主题竞赛什么的。
不仅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缓解工作压力。”
“对,而且可以按部门或者项目组分组。
让大家在活动中更好地协作。”
他们的声音虽小,但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这些新颖的想法也引起了周围其他员工的关注。
逐渐融入到整个会议室热烈的讨论氛围中。
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但员工们的热情丝毫未减。
大家从最初的提出问题,到现在积极探讨解决方案。
思维的火花在会议室里不断碰撞。
许多之前在工作中被忽视的问题被一一挖掘出来。
许多富有创意和可行性的建议也应运而生。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互动讨论。
更是一次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反思、共同进步的契机。
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大家对解决公司现存问题、提升团队协作和服务意识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