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太子谋反(2 / 2)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172 字 16小时前

在寿宴上,李承乾等人还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等待着时机。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唐太宗早已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就在李承乾认为时机成熟,准备行动时,齐王李佑按照计划率领士兵向太极殿进发的消息传来,却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李承乾等人的脸上。

齐王李佑本是李承乾等人计划中的一个棋子,他们企图利用齐王府中的兵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他刚刚到达太极殿外,就被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果断拦截和攻击。双方在太极殿外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地面。李佑的士兵们虽然奋力抵抗,但在唐军将士们的猛烈攻击下,渐渐力不从心。

齐王李佑见势不妙,便想退回齐王府。但是,在路上又遇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率领的援军。李佑陷入了绝境,被两面夹击,无法脱身。最后,在一片混乱中,齐王李佑被尉迟敬德亲手斩首,血溅当场。他的士兵们见主将已死,顿时军心大乱,纷纷四散逃窜。

而在汉王府中,汉王李元昌也没有能够发挥任何作用。他原本想要出兵支援齐王李佑,但是他的士兵却不愿意跟他走。

原来,他的士兵中有一些是李世民的亲信,他们早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密令,要在谋反发生时,制止汉王李元昌的行动。当李元昌召集士兵准备出征时,这些亲信士兵们面面相觑,无人响应。

他们对汉王李元昌说:“齐王已经被杀,太子已经被废,你还想去做什么?你不怕死吗?”汉王李元昌听了,惊恐万分,双腿发软,不敢再动弹。他明白自己的计划已经彻底失败,只好束手就擒,被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至此,李承乾谋反的事件就完全平定了。李世民将李承乾幽禁别室,命李积与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等共同审问此案。

太子左庶子王珪、太子右庶子魏徵、太子左率府司马薛道衡、太子右卫率府司马刘洎等人,作为太子的助手和亲信,对李承乾的谋反行为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被追责。唐太宗对于他们的失职深感失望,认为他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没有及时劝阻李承乾,让他走上这条不归路。于是,把他们全都贬为了庶民,让他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荣华富贵和地位。

虎毒不食子,李世民虽然对李承乾此次叛乱深感痛心,但念及父子之情,最终并没有杀李承乾,只是把他废为了庶民,并流放黔州看管,希望能让他在这偏远之地,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李承乾在流放途中,整日郁郁寡欢,心中悔恨交加,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他在时年二十五岁时,病死在了流放之地。

而后,李世民在与李积、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重臣商议重新立太子之事。

其实,这时魏王李泰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军方的支持,在几个皇子中脱颖而出,最有希望被立为皇储。但他也不知是不是在这大好的机遇面前欢喜过了头,急于向父皇表白自己的忠心。

在与李世民交谈时,他说漏了嘴,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百年之后必定会杀掉亲儿子,然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时任宰相的褚遂良却认为不可信,他敏锐地察觉到李泰此话背后所隐藏的狠毒心性。李世民也觉得李泰这话显露出他内心的阴暗,深以为忧。

李世民与李积等人商议的,是究竟立谁为太子才能既不会再有如同李承乾般的谋反,又能保全所有王子。他既担心儿子像他一样夺老子的权,又不想如同他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样弄得弟兄手足相残。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关乎着大唐王朝的未来命运。

褚遂良认为,一旦李泰登基,凭借着他的性格和他对权力的渴望,必定会除掉李治这个“心腹大患”,以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固。所以,为了保障李泰、李治都能活下来,并且维护大唐的稳定和谐,只能采取其他方案。

李世民征询李积的意见。李积说自己任过晋王李治的手下,不便发表意见。其实,李泰挺受军方拥戴这回事李世民是清楚的。就连尉迟恭与程咬金等一众名将也曾向李世民提起过要重用魏王李泰,以确保大唐雄风霸业的延续。李世民如此问李积,其实也等于在试探军方的意思。但李积如此一回答,李世民瞬间秒懂了其中深意!他权衡再三,最终决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于是,李世民将李泰降封为东莱郡王,并在诏书中毫不留情地对李泰排挤兄长、谋夺储位的行为大加指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这种行为的痛心和失望,以此警示他,防止他以后兴兵作乱。当然,把他弄得离长安远点儿,也免得万一以后又与李治发生冲突,引发新的纷争。

李泰因为说错一句话被揭穿,不仅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而且还被降封,从此之后,他整日沉浸在悔恨和痛苦之中,最终郁郁而终。

其后,唐太宗改授李积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其意就是要让李积代表军方支持和维护李治。他深知,李积在军方威望极高,只有李积才能够弹压得住军方那些将军,确保李治的太子之位稳固。

李世民对李积说道:“朕的这个儿子刚当上太子,你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给你,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虽然这样委屈了你的阶位、资历,希望你不要见怪啊。”李积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连忙叩谢皇恩,表示一定不负重托,会全力辅佐太子。

同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又命人画二十四功臣画像于凌烟阁,李积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这是对他多年来为唐朝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忠诚的褒奖,也是对他未来辅佐李治、维护大唐稳定的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