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国富负责牵头。另外,国富现在又担任调度,又兼任变电所班长,任务太重了,变电所的工作就让其他同志接手,你就专心当负责电机的研制工作。孙工负责把控质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对于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试制过程中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等试制成功后,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问题解决小组,专门攻克出现的质量问题。”
第二天,袁国富找到郑爱春,递上一盒“握手”牌香烟。
郑爱春接过烟,笑着说:“徒弟,是不是有事要找师傅帮忙啊?”
袁国富便把昨天学习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没问题,多大点事儿!”
郑爱春听完,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同时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安排采购绝缘漆、铜线等材料;第二,让主任安排两顿酒,一顿是干活前的开工酒,一顿是成功后的庆功酒。”
袁国富代表主任一一答应下来。
采购的物资很快到位,袁国富又安排两位喜欢打猎的工人登上后山,两名喜欢钓鱼的人去了水库。
两个多小时后,他们满载而归,带回来一只野鸡、一只野狸子和四条草鱼。
中午,大家在调度室摆开阵势,做了土豆炖野鸡、辣炒狸子肉、酱鱼,还拌了个白菜丝凉菜,配上散白酒,热热闹闹地喝起了开工酒。
喝完开工酒,郑爱春脸红红的,走路都有点晃悠。
但他还是径直来到自己的工具台前,搬出卷线机,摆放好后便开始工作。
他先在模具上垫好绝缘纸,然后熟练地开始卷线,一边卷,一边向围在旁边的工友们讲解电机的输入输出原理、导线连接方式、端子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证绝缘等知识。
不一会儿,线就卷好了。
进行完绝缘处理后,郑爱春走出厂房,朝着矿洞的方向走去。
机电车间位于仙女山下,西边与运输科相邻,东边紧挨着原机加车间的矿洞。
整个机电车间的布局像一个“品”字,“上面的口”是建在山坡上的变电所;
“下面西口”是一座低矮的厂房,办公室、内线组、后勤组都在这个厂房里;
“东口”是一座稍高一点的厂房,未安装的变压器及大型器件都存放在这里,机修组和外线组也在这个厂房工作,郑爱春的工具台就在这个厂房的最东头。
从厂房东门出去,爬个小坡便来到了矿洞,郑爱春在这里放了一张铁床,他平时总喜欢在这里午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郑爱春带领大家马不停蹄地推进后续工序。
他们小心翼翼地进行绝缘干燥处理,将每一个细节都把控得十分到位,确保电机内部的绝缘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随后,开始安装电器元件,每一个螺丝的紧固、每一条线路的连接都经过反复检查,力求精准无误。
完成接线连线后,大家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按下了启动按钮。
刹那间,电机发出沉稳而有力的嗡嗡声,缓缓转动起来,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多日的努力终于有了初步成果。
一周的测试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高丰收、孙玺云、袁国富亲自带人值班,密切监测电机的各项运行数据。
他们时刻关注着电机的转速、温度、电流等指标,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过一周的严苛测试,电机各项参数均符合标准,测试顺利合格。
车间主任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当即决定组织一场庆功宴。
宴会上,气氛热烈非凡,大家纷纷举杯,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功。
郑爱春和袁国富作为此次电机研制的关键人物,更是被众人频频敬酒,两人也来者不拒,喝了不少酒。
几杯酒下肚,郑爱春的脸上泛起了红晕,酒劲上头的他,为了显摆自己的能力,拍着胸脯,借着酒劲大声说道:“别停,就让这电机一直转,你们瞧好了,看看它到底能转多久。我可不是吹牛,就咱这电机,想让它转多久就能转多久!”
车间主任也沉浸在喜悦之中,端着酒杯,笑着应和道:“好,别停,就让它一直转,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