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事件4人民的感情(1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864 字 12小时前

凛冽的寒风中,刘长明紧紧抱着用三层牛皮纸包裹的大鲁子鱼,这鱼是临出沟前,他特意让人从冷库取出来的。

经过一夜的火车颠簸,又换乘公交,他终于敲响了谢云旺家的门。

“小刘,拎这沉东西干啥!太见外了!” 谢云旺接过鱼,脸上满是惊喜。

“不沉,路上有车。” 刘长明搓着冻红的手,“这次来北京开会,上午报道,下午就开始,后天结束。”

“开完会来我家坐坐。火车票要不要我帮忙订?”

“那就麻烦领导了!后天我去办公室找您。”

从谢云旺家出来,刘长明直奔会场。

会议结束后,物资局办公室主任热情地安排他住进招待所,还帮忙预订车票。

当晚,两人在招待所的小饭馆里对酌。

“今天路过天安门,那边热闹得很,是不是有什么活动?” 刘长明抿了口酒问道。

“具体不太清楚。前几天我去的时候,人就特别多。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儿,全是送花圈、读祭文的人,听说都是自发来的。” 谢云旺压低声音,“不过也有说法,说这里面混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悼念搞事情,听说是什么阶级斗争新动向。”

“总理为人民操劳一生,大家自发悼念再正常不过了。” 刘长明皱起眉头,“但要是有人想趁机捣乱……”

第二天上午,拿到晚上卧铺票的刘长明,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广场上人头攒动,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摆满了花圈,墙壁上贴满了宣传单。

他凑近一看,上面的诗句让他心头一紧:“黄埔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欲悲闻鬼叫,我哭财狼笑,泪洒祭雄杰,杨眉剑出鞘”。

刘长明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些暗含深意的诗句,不像是普通百姓能写出来的。

他意识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不敢多做停留,匆匆离开广场,往大栅栏走去。

与此同时,周总理追悼会后,关于总理的报道渐渐减少。

不久,中央下发文件,批判 “三项指示为纲” 的思想。

厂里组织学习时,大家议论纷纷。

“之前学‘三项指示为纲’,咋就把毛主席‘阶级斗争是纲’的教导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