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大清国内,百姓们对陶巧儿的感激和崇敬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各地,无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远的乡村,百姓们纷纷自发行动起来。
他们用最上等的石材,雕刻成精美的塑像,立在城镇的中心广场、乡村的祠堂前。
塑像中的陶巧儿面容慈祥,眼神温柔,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人。
长生碑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碑上刻满了陶巧儿的善举,从救助灾荒到扶持百姓生计,每一件事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
百姓们在碑前摆放上鲜花、水果等贡品,虔诚地上香祭拜,口中念念有词:“感谢王妃的大恩大德,愿王妃福寿安康,长命百岁。”
每当有新人结婚,他们都会来到陶巧儿的塑像前,祈求她的祝福,希望自己的婚姻也能像王妃和王爷一样幸福美满。
孩子们在长辈的教导下,从小就知道陶巧儿的故事,对她充满了敬仰。在百姓们的心中,陶巧儿已经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她的善良和慈爱,将永远被铭记在这片土地上 。
在弘历与陶巧儿的精心治理与悉心经营下,大清的昌盛之势如日中天,国力强盛,四海之内一片太平祥和之景。
城镇中,集市热闹非凡,商铺琳琅满目,南来北往的商客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宝,交易的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繁荣的乐章。
乡村里,田野间麦浪翻滚,新的耕种技术让农作物连年丰收,农民们安居乐业,享受着富足的生活。边境之上,因大清强大的国力,邻国再无进犯之心……
后来陶巧儿竟然发现自己怀孕了,也是很突然,她还没有心理准备。
得知陶巧儿怀孕后,弘历的生活彻底变了模样。他推掉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把更多时间花在王府陪伴陶巧儿。
清晨,他会亲自监督厨房,为陶巧儿准备营养丰富又合她口味的膳食,看着她吃下,才会露出安心的笑容。
午后,阳光洒在王府花园,弘历总会搀扶着陶巧儿在园中散步。他一边走,一边轻轻抚摸着陶巧儿微微隆起的小腹,温柔地跟未出世的孩子说话:“宝贝,你要乖乖的,快快长大,以后阿玛和额娘带你看遍这大好河山。”微风拂过,吹动他们的衣摆,画面温馨而美好。
随着陶巧儿的孕期推进,王府里的气氛愈发喜庆。下人们忙前忙后,准备着婴儿的衣物、襁褓,每一件都精心挑选,质地柔软舒适。
弘历还特地请来了京城中最有名的绣娘,为孩子绣制小鞋子和肚兜,绣品上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饱含着对孩子的祝福。
陶巧儿虽然孕期反应有些强烈,但有弘历的陪伴,她觉得无比幸福。夜里,她会枕在弘历的臂弯里,两人一起讨论着孩子的未来。
“弘历,你说咱们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陶巧儿轻声问道。弘历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子,笑着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我们的心肝宝贝。若是男孩,我便教他骑马射箭、治国理政;若是女孩,我就宠她一辈子,让她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