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永城去,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是好的。
林许相信,凭自己的才学,未必不能在永城做出一番事业,未必不能造福永城的百姓。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县令升到了永城知府,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将永城变成了他之前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了不比京都差多少的地方。
百姓安居乐业,没有人再挨饿受冻。
可偏偏,一场洪水毁了这一切,三年来的心血付之一炬,林许看着为了躲避洪水挤在寺庙里的难民,曾经以为凭自己的才能什么都能做到的少年第一次感到了无措。
怎么办,该怎么办,怎么办才能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
林许低垂着头,心底涌起一股悲凉。
一直到余简案找到他,一直到他见到沈泠的那一夜,林许才重新捡回了往日的意气,沈泠一个外人尚能如此,他身为一城的父母官又怎能轻易倒下。
说起沈泠,他是一个不错的人,林许是这样认为的,或者说在他的思想里,对百姓好的人就是一个不错的人。
也是有了沈泠和余简案的帮助,灾情才慢慢稳定下来。
林许日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后来他又认识了杨棣,在遇见杨棣之前,林许从来都不认为自己能成为谁的榜样,毕竟自己疏漏了一个那么大的问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林知府又何必抓着已经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呢。”
林许怎么也想不到最后来宽慰自己的是比自己小上许多岁的杨棣,但在那一刻,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心里的那道隔阂彻底消散了。
是啊,何必耿耿于怀呢。
现如今可不是计较自己过失的时候,永城内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洪灾并非小事,他连续几个月和沈泠一起修建新的堤坝,开始挖排水的渠道,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因为有了这个,永城之后的几年都没有再受到水灾的侵害,而那个当年为永城百姓出谋划策的少年权臣却突然离开了人世。
沈泠的死讯传开后,永城的百姓聚在一起,来到沈泠曾经住过的山宅旁,建了一个寺庙,里面不供鬼神,供奉着的,是南靖那个名满天下的第一权臣。
林许每年都会去庙里坐坐,看着来往不绝的香客,望着神坛上如月般淡漠的人像,一年又一年。
很多时候他都觉得那座人像太过冷淡了,让他不禁想起沈泠在永城暂住的那段时日,沈泠偶尔也会流露出少年的稚嫩,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只要有人窥见了,心里就会冒出一个想法,面前这人也不过才二十有余。
启元帝是一个明君,他在位之时,重用贤臣,南靖在经历过内忧外患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可林许这么多年来一直待在永城当着那个知府,不是没有升官的机会,而是永城承载着他太多的回忆了。
这样一个装满了他人生的城,他怎么能够说走就走呢。
后世史书评价这位本能有更好前途却弃而不选的知府,身怀惊世之才,守一城三十余载,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然而这些林许都不得而知,他在死前的那一秒,又想起了在宫门前见到沈泠的最后一面,少年语气别扭的想请他喝酒赔礼。
而这一次,他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