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乱世中的炮灰权臣7(1 / 2)

杨棣自从当了校书郎之后比沈泠还要繁忙,每日都要对大量的经史进行校对,南靖自开朝以来便重文轻武,经文藏书自是不少,校书郎虽说是个九品小官,却备受重视。

好不容易闲了下来,他便拉着姜羡安屁颠屁颠的跑到国子监来找沈泠。

沈泠正在讲舍内四处游走,坐在里面的学生都在低着头写着什么,窗外阳光正好,照在他月白色的衣袍上,静默中透出一丝柔和。

讲舍里坐在最内侧的学生放下了笔,沈泠看了他一眼,走了过去,停在他的桌边,看了几眼他桌上写着字的纸,眼里闪过一丝诧异,目光停留在最后的名字上。

讲台上燃着的香烧了一半,沈泠走上讲台将它弄灭,然后抬头看着下面还在抓耳挠腮的人,“半柱香已到,可以停笔了。”

众学子纷纷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沈泠。

“半柱香的时间或许对你们来说有点少,没有写完也无需烦恼,”沈泠拿起桌上的书,边走边说,“经义阐释,主要之点,在于自身的思想与见解,破题极为重要。”

“方才我在下面看了一圈,各位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破题,”沈泠停顿了一瞬,“也算是各有千秋。”

沈泠看了看坐在角落里的人,移开视线,“有一个破题我觉得还不错。”

众人满怀期待的看着站在前方的夫子。

“学贵时习,圣训昭然 ,其为乐也可知矣。”

话音刚落,坐在角落里的那人瞬间抬起了头,有点惊讶的看着沈泠。

沈泠挑了挑眉,对他轻轻笑了一下,转身回到讲台上,“今日的讲学到此为止,明日课后我要收到你们的经义阐释。”

“民则兄如今倒有点正经样了。”杨棣一把挽住刚走出来的沈泠。

沈泠拍了拍胳膊上的手,“杨省之你放手。”

姜羡安看着两人无奈的摇了摇头,伸手把杨棣从沈泠身上扒了下来。

沈泠雪白的脖颈被勒得起了红痕,如皑皑白雪中的几点红梅,格外醒目。

“几日不见,省之的手劲又大了点啊,是想要谋杀沈某吗?”

杨棣听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亮着大白牙说道:“抱歉抱歉,见到民则兄太过激动了。”

姜羡安看着沈泠脖子上的红痕,压下心里莫名的烦躁,平静的看向沈泠,“有点红,要不要去上点药?”

沈泠摆了摆手道:“不用,过一会就好了。”

“民则兄教书讲学也有一套呢。”杨棣跟在沈泠身边笑盈盈的说道。

沈泠看了他一眼,语气平静,“只是将该讲的讲了罢了。”

“非也非也,”杨棣走到沈泠前面看着沈泠说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些学子看你的眼神可不是一般的崇拜,不信你问永舒兄。”

沈泠看向一旁的姜羡安。

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姜羡安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杨棣重新走回沈泠身边,爽朗的笑道:“以民则兄此等才学品德,日后追随其后之人,必不会少。”

沈泠笑着摇了摇头,微风吹起他鬓角的几丝碎发,“沈某只是一介俗人,哪里需要什么追随者。”

杨棣低头看着比自己稍微矮了点的少年,眼里闪过一丝茫然,转过头望了望碧蓝的天空,喃喃道:“民则兄可不是什么俗人。”

沈泠看着已经没有什么事了,索性就带着姜羡安两人一起去屈意那里吃馄饨。

杨棣坐在马车里总觉得不自在,没过多久就钻出去和沈泠一起坐在了马车外面,姜羡安见状也移了过去。

三个人的脑袋凑成一排。

沈泠无奈扶额:“为何不去马车里面坐?”

“坐不习惯,”杨棣撇了撇嘴,“总觉得闷得慌,更何况还是民则兄亲自赶车。”

姜羡安笑着打趣道:“现在街头巷尾谁不知道国子监的沈博士喜欢赶马车。”

沈泠摇了摇头,眼里满是笑意,“我这叫亲民。”

姜羡安笑了两声,闲逸的坐在马车外面,“别说,这马车外面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