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明第一集团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参谋部,又由参谋部传到了郑清璿这儿,郑清璿站在地图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合肥之战的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他的神经。
首先出乎意料的是清军在巢县的布局,这儿清军居然留下了一部分八旗主力而没有将全部的八旗主力调回东北。这让郑清璿不由得担心朝鲜半岛的“瀛人军团”能否在正面对抗清军真正的主力与沙俄的联军并为明军拖延半年的时间。
其次便是伞兵们的战斗意志远超郑清璿的想象,他们即便是减员率到了近乎一半也还是坚持战斗,这让郑清璿想到了原本历史线中索姆河战役中的德军减员率近 100% 仍未全线崩溃。
郑清璿的思绪被慕容柔嘉的话语打断,“少爷,法国向我们发来了最后通牒:立刻停止对清国的军事行动,否则视为宣战。”
郑清璿将慕容柔嘉递到自己手中的电报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既然他们那么想要战争就让他们开战吧!我倒要看看,他们是否真敢为了清廷这条将死的老狗与我们开战。”
慕容柔嘉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道:\"少爷,法国使馆已经开始疏散侨民了。\"
郑清璿轻笑一声:\"让他们滚,我倒要看看法国佬敢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掺和进来。\"他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手指在合肥和南京之间来回移动,\"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拿下合肥,形成对黄州的包围网,瀛人或许撑不住多久,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3月23日,距离托洛茨基将指挥部搬到汉城已经过去整整两天的时间,这两天里他坚持与士兵同吃同住与他们一同在汉江修筑防线以抵御即将到来的清俄联军的大规模进攻,而他甚至能够看到汉江以北那些沙皇最忠诚的哥萨克骑兵那明晃晃的马刀。
托洛茨基站在汉江边的临时指挥所内,透过望远镜观察着北岸的动静。远处的旷野上,哥萨克骑兵的身影时隐时现,他们正在试探\"瀛人军团\"的防线。一名政委匆匆跑来,递上一份电报。
“先生,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清军主力已经到达了京师,最快两天半就能到达。”政委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们至少有三十万人。”
托洛茨基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三十万大军的压力让他感到窒息,但他的声音依然沉稳:\"告诉同志们,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必须坚持到哪怕最后一人。\"